毛主席那一代人不光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更难得的是一代人吃了两代人乃至三代人的苦,他们做得比我们能够想象得还要多。那是一个给普通人灌输理想和信念的时代,是难以复制的人间奇迹。 为什么说那一代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当我们回望70多年前的中国,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答案或许就在那些默默承受、无私奉献的普通人身上。 说起毛主席那一代人,很多人想到的是伟大领袖、开国元勋,但其实真正令人敬佩的,是他们身上那种”一代人干几代人活”的担当精神。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体系极不完备,生产方式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在这样的基础上,1951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一个沉甸甸的承诺——要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把苦都往自己身上揽。在当时农业为主的落后经济基础上,要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唯有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才能既保证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又尽最大可能动员并大体合理地配置经济资源。说白了,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到国家建设上去。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们。1958年,邓稼先在接受研制核弹历史重任的那天夜晚对妻子说,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销声匿迹,直到1986年因病临终前,他那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28年啊,整整28年隐姓埋名,这得需要多大的牺牲精神? 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当年搞”两弹一星”,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立刻行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力出力。为了发射中心的创建,当年居住在场区的350多户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义无反顾地让出了世代生息的草地,北迁140公里另建家园。 那个时代有个特点,就是给普通人灌输理想和信念。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大家都相信自己在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奋斗。“一五计划”使中国人民从未有过的创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随着大规模工业的全面展开,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基地。这种精神力量,在今天看来确实是难以复制的。 我们现在享受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那一代人打下的基础。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后30年是在前30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青春年华和默默付出。 更可贵的是,那一代人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才这么干的。他们心里装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让后代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95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这位伟人离开时,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从1949年至今,中国能够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初步工业化、现代化国家,是由于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就十分清楚:中国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 说他们做得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一点都不夸张。在那种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硬是靠着精神力量和集体意志,建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些成就放在今天,都需要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何况是在当时那种条件下? 那一代人用自己的苦难和奉献,为我们铺就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他们身上那种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确实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你认为我们今天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毛主席那一代人不光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更难得的是一代人吃了两代人乃至三代人的苦
熹然说历史
2025-08-15 23:17:25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