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敦煌文献就该被外国人拿走?

敦煌邢耀龙 2024-12-05 17:39:27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在敦煌所获的二十四箱绘画品和写本于一九零九年运抵伦敦。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这批藏品一直到战争结速后的一九一九年才得以进行整理。工作人员将这批藏品分为两部份,一部分是相对完整的卷子,另一部分是较小的残卷。当时人们将这部分残卷称为〖斯坦因碎片〗。 站在今天的时间线来看,保存在英国的这批文献有利有弊。 利: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敦煌当地政府没有保存这批文物的认知和能力。因此,在客观上留存了这批文物。 弊:1.外国人不精通文言文,导致遗书顺序被打乱,至今中国学者还在数万件文物中整理被打乱的顺序,造成极大的研究阻碍。 2.搬运的过程中,混入了探险家在中国其他地方劫掠的文献,这导致了学者们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进行辨认和去伪。 3.修复方式: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始于二十年代。采用的方法是用一张比敦煌纸略厚的深色纸对敦煌卷子进行托裱,然后装入信封中保存。六十年代后期采用的修复方法是在原件的纵端分别加粘两张与原件纸张厚度及颜色相近的纸,用一种结实的马尼拉纸进行托裱,在卷首处加一扎带后,由左向右卷起。这两种早期的修复方式有很大的问题,英国的纸和中国的纸密度不一样,膨胀系数和装裱方式也不一样,导致文物在干燥收紧的时候出现裂隙和损伤。 ★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今天的时间线去看。一定要避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问题,回到敦煌文物流失的时间线上,他们骗走了我国文物,这个历史事实永远不可改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