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从敦煌照见中国
敦煌邢耀龙
2024-10-27 12:18:25
10月26日上午,由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敦煌市图书馆、敦煌市作家协会承办的【敦煌文化百家讲坛】《从敦煌照见中国》专题讲座在敦煌市图书馆报告厅举办。
本次讲座由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伟主持,特邀敦煌学学者,历史作家、《敦煌大历史》作者邢耀龙老师为主讲嘉宾,从多角度讲述从敦煌在历史和文化上的独特位置是如何照见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今天邢老师围绕:1.敦煌人从哪里来;2.历史上的敦煌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草圣张芝对中国儒学的影响;4.敦煌石窟壁画里反映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四个方面以耳目一新的历史认知和知识的延伸为起点,讲述敦煌历史与文化,他的讲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接历史深度,接敦煌地气,沟通着中国与敦煌的多处关键节点。
华夏地区复杂的地势与战局下,三苗人由南到西北的迁徙,在环境变化中适应生活。西戎攻破镐京,平王迁都洛阳,在与秦人对战中失败,却也由此历练出秦人的虎狼之狮,成为秦吞并六国的资本。汉匈战争中在河西设立四郡,促进了东西文化和经济交流;三国时期,除了骁勇的张奂凭一己之力为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命运,他的儿子张芝也因有悬泉置的设置,得以借鉴南来北往的书信书写,开辟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其潇洒自由的风格为当时受儒家思想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郭荷 、郭瑀、刘昞等人在在河西走廊进行儒家教学,让文明的火种得以隋唐延续。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沦陷,从此吐蕃密教在敦煌流传,中国自此完成了内部整合。莫高窟碑上有梵文 、藏文、 回鹘文、八思巴文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民族以佛教文化为纽带完成民族融合,创造了丰富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伟大见证。
进入读者提问环节。读者崔海军说,听了邢老师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受益匪浅 ,邢老师对敦煌学的研究达到了一定高度,很精辟,所以学习历史和敦煌文化的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邢老师回答说历史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沉淀,为我们提供了文明的工具箱,在面对自己的困顿时都可以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找到慰藉的工具,让我们不必从零出发。
读者李欣提问,邢老师做敦煌是怎样的发心?
邢老师说,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事情 需要一个地方放置除肉身之外的一切 。古代用月亮寄托情思,而敦煌就是我的精神原乡,它是我在疲惫生活中的“我心安处”。每个人的精神原乡可能都不一样,但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