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博物馆|我来看他,是因为他不在这里

赵范王怀恩漫 2024-10-20 00:39:12
如果历史允许假设,今天的易县博物馆前就不会门庭寥落,在那一尊尊精美的易县罗汉面前,人们会驻足良久,慨叹古时伟大工匠们的造像艺术,并自豪于此。 然而,易县罗汉,不在这里,他们流亡海外,已无法再回到这片故土。 ⚫上个世纪初,自称古董收藏家的德国人贝尔契斯基听闻河北易县八佛洼的睒子洞里还有多尊古代佛教雕像,便前往易县,希冀找到这些令他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第一次,一无所获。第二次,他以养病为由住进易县清西陵永福寺,在线人向导的陪同下,终于找到存放佛像的山洞,然而这里已被扫荡一空。 原来,就在几天前,已有一批古董商入驻这里,并雇佣当地人连夜将罗汉像偷运下山,由于夜晚灯火不明山路陡峭,一些罗汉像在运输途中被不幸摔碎。今天我们已无缘想象他们的模样。 这些被偷运下山的罗汉像有的被卖给了古董商,有的被当地人藏匿,还有一些被当地政府扣押。 贝尔契斯基并不死心,他找到当地政府,想要买走这些罗汉像。政府官员开始还严词拒绝,但很快他们就受不住罗汉像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最终监守自盗。 ⚫经统计,目前可查的存世罗汉像共存10尊,有8尊经贝尔契斯基之手运往海外,存于世界各地博物馆。 易县罗汉一经展出就蜚声国际,大古董商卢芹斋立刻发现商机,他随即前往河北易县寻宝。在易县,他找到留在易县境内的最后一尊罗汉像,同时收购多件罗汉像原有底座,并将其转卖给各大博物馆。 至此,易县罗汉在中国被抹掉了全部的影子。 ⚫易县罗汉断代曾有争议,后被证实为辽代所塑。 在宋辽战乱频发的年代,这些真人大小的罗汉像所表现的模样也充满了悲悯沉思与忧虑,比起过往佛像的写意,这些罗汉像身上,已做到了完全的写实。陈丹青说,你可以想像,过去也许真有那样的一个老汉,他就长成这个样子。 梁思成在其《中国雕塑史》中评价易县罗汉“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 今天,我们再去易县博物馆,除了一尊仿制品,和满墙的告知人们易县罗汉现存于哪里的纸板,再无其他。但仍不免想象着如果这些罗汉还在,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不允许假设,无论是已经空无一物的睒子洞,还是博物馆里那些空白的纸板,也许至少可以昭示警示些什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