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贫寒。父亲嗜赌成性,经常外出赌博,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输得精光,还欠下一屁股债。张作霖14岁那年,父亲因赌博惹祸被仇家杀害,家中顿时雪上加霜。 悲愤交加的张作霖叫上哥哥,冲进仇人家中寻仇。谁知慌乱之中,张作霖误伤了仇家的保姆。见状不妙,张作霖迅速逃离现场,只留下哥哥被官府抓走。母亲变卖家产,好不容易捞出了哥哥,保全性命。然而这次教训并未让冲动的张作霖冷静下来,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烈的复仇念头。 深思熟虑之后,张作霖决定离家远走,以免连累家人。他在外漂泊流浪,颠沛辗转来到一个镇上。饥肠辘辘的张作霖发现,镇上有户地主家收留乞丐,提供吃食。张作霖便每天前去蹭饭,一连几日。不料这天,张作霖刚一进院,就被四五个大汉围住,叫嚣着要教训他。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女声喝止了大汉。原来这家的主人是位孙姓寡妇。寡妇早已留意到这个少年每天前来,觉得他可怜,便阻止下人动粗。寡妇打量着张作霖,问道:"我见你每日来此,可是无处容身?不如这样,你留下来为我干活,我包你吃住。" 张作霖喜出望外,连连点头称是。寡妇当即解下衣扣上的令牌交给张作霖,说:"今后凭这令牌,你便可在府中自由出入,再不必躲躲藏藏了。"张作霖接过令牌,心中充满感激。他暗暗发誓,定要好好干活,以报寡妇恩情。 自从那日起,张作霖就在孙府辛勤劳作。他放羊、劈柴、挑水,干得不亦乐乎。张作霖吃苦耐劳,活儿又干得出色,很快就赢得了寡妇的赏识。寡妇不仅给了张作霖额外的工钱,有时还亲手为他缝补衣裳。 孙府里的下人们也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子。张作霖常常主动帮他们干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日子一天天过去,张作霖和这个地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善待自己的孙寡妇,张作霖更是感恩戴德,把她奉为干娘。 一日,张作霖在河边劳作,忽听得呼救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小女孩落水了。张作霖来不及多想,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奋力将女孩救上岸。女孩的父母对张作霖感激不尽。这事很快传到了孙寡妇耳中。寡妇欣慰地称赞张作霖,说他勇敢善良,日后必成大器。 张作霖在孙府已有一年有余。他的心中却日渐思乡,想回家看看母亲和哥哥。张作霖向寡妇辞行,寡妇虽然不舍,却也不便强留。她塞给张作霖一笔钱作为路费,嘱咐他保重。张作霖再三叩谢,发誓日后定当重谢寡妇恩情。 临行前,张作霖给孙寡妇留下书信一封。他在信中向寡妇保证,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寡妇捎去消息,报平安。张作霖还说,若他今后有了什么发展,第一个就接寡妇去享福。寡妇读罢来信,不禁老泪纵横。 张作霖在战乱中投了军,从一个小兵做起。他冲锋陷阵、百炼成钢,渐渐得到上司的赏识。张作霖参军十年,已是一方军阀。但他却从未忘记孙寡妇。每逢佳节,张作霖都差人给寡妇送去礼物和问候。他还暗中派人,为孙府修缮房舍,改善寡妇的居住环境。故乡的人都说,张作霖虽远在他乡,却是个恩义分明的好男儿。 1922年,张作霖已是炙手可热的奉系军阀首领。他麾下拥兵30万,势力范围遍及东北三省。然而权势之下,他却从未忘记恩情。张作霖派人将孙寡妇接到沈阳,安置在自己的府邸之中。他亲自侍奉寡妇起居,定期陪她吃饭聊天。 府中的下人都知道,这位孙姨太太虽然身份不高,却是老帅心中的贵人。张作霖吩咐府里,要把孙寡妇侍奉得无微不至。佳节时分,张作霖必与寡妇同桌吃酒,嘘寒问暖。席间,张作霖常对寡妇感怀往事,言谈中满是对寡妇当年恩情的感念。 张作霖还亲自挑选府中女眷,派她们照料寡妇的饮食起居。他规定,每日都要给寡妇做几样爱吃的点心。膳食必须鲜美可口,绝不能有半点怠慢。起初,孙寡妇还有些拘谨,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待遇。但在张作霖的一再坚持下,寡妇终于安下心来,在这个府邸中颐养天年。 冬去春来,寡妇在张府已住了五年。这五年中,张作霖的权势如日中天,奉系军更成了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每当张作霖回到家中,看到正在縫衣绣花的寡妇,他就会想起当年那个落魄少年,想起寡妇对他的恩情。 一日,寡妇染病卧床。张作霖闻讯赶来,寸步不离地守在床前。他吩咐府里,一定要请最好的大夫医治。然而寡妇已是风烛残年,大夫也束手无策。临终前,寡妇握住张作霖的手,轻声嘱托:"我这一生,虽然寂寞,但终究无憾。你要记住,不要辜负百姓,要做个有恩有义的好人。" 张作霖泣不成声,连连点头应是。寡妇露出欣慰的笑容,缓缓闭上了眼睛。 张作霖亲自操办了寡妇的丧事,规格之高,堪比皇亲国戚。他还为寡妇修建了豪华的衣冠冢,时常前去祭拜。每次瞻仰寡妇遗容,张作霖都会想起她的叮嘱,想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
在左聊国际
2024-06-16 14:08:0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