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士,探亲假快到期时,她却给医院写信说不回去了,医院以党性要求她回去,谁料,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坚决不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刘亚玲,一个来自陕西西安郊区的普通女孩,1984年从第四军医大学护士班毕业后,本可选择留在大城市安逸就业,却主动要求分配到云南边远的文山边防医院工作。
作为一名新手护士,刘亚玲的志向远不止步于医院护理。她从医学统计数据中发现,我国战争期间的伤亡率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许多伤员因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护而罹难。她希望自己能够亲临前方,在第一时间内救治受伤的战士们。
因此,在1986年的两个月里,她先后七次向上级部门提出了前往前线的申请,表达了自己的迫切愿望。但前线环境恶劣,上级领导认为刘亚玲作为女性很难自保,于是多次否决了她前往前线的请求。
其实刘亚玲面对领导的劝阻也曾犹豫过,但她的爱国热忱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让她无法安于现状。眼看等待上级审批无望,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亲临前线。
2月的一天,刘亚玲向医院请了两个月的病假,理由是要回老家探亲。领导们得知后只是嘱咐她路上当心,但没有半点怀疑她的用意。谁知刘亚玲拿到假条后,短短两天时间里,她竟换乘数次列车,来到了远在云南的中越边境线上。
虽然冒着被发现和受处分的风险,但能亲身投身前线让刘亚玲内心无比振奋,她向部队出示了自己的医护证明,随后便被允许以"休假中的医生"身份,加入了前线部队。
在那里,刘亚玲很快就亲身体会到了前线的残酷与艰险。密集的炮火和枪击声此起彼伏,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倒在她的跟前。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拯救伤员、捍卫和平的信念。
每次有人受伤,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冲进战场,用担架或直接背着将重伤员转移出来。转移途中,她也要时刻提高警惕,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炮火误伤从而葬身火海。
有一次,短短数小时内,前线便传来了25名重伤员的消息。刘亚玲和医疗队其他人员几乎是连轴转,他们像赛跑般在炮火中穿梭,刘亚玲更是赌命般连续给这25人做了手术,她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全部的体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救人之上。
就在最后一名伤员也被她从鬼门关拽了回来时,人们这才发现,刘亚玲的腹部不知何时中了弹,伤口已经开始溃烂。
随着刘亚玲在前线英勇无畏、拯救无数生命的事迹在战地不胫而走,消息也很快传回了她所在的医院。作为一名普通护士,擅自离岗前往前线无疑触犯了医院的纪律,这一行为令医院领导大为震怒。
医院随即下达了书面通知,要求刘亚玲立即回到岗位,否则将受到严厉处分。刘亚玲对此充耳不闻,她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远比一纸处分命令更加重要。在那危险环境下,她是绝不会离开伤员们的。
直到刘亚玲伤愈返回医院,医院领导对她的擅离职守下达了严肃地处分。刘亚玲没有辩解,也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找任何借口,在她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能够拯救那么多生命,付出一些小小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最终,医院的上级领导详细了解刘亚玲的英勇事迹后,也被她的大无畏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虔诚所折服,不仅立即撤销对刘亚玲的处分,并追授她一等功勋荣誉!
2013年,已届耄耋之年的刘亚玲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但对她而言,这一切不过只是虚名,她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内心对国家和人民最朴素的热爱。
她不仅是战地玫瑰,更是新时代南丁格尔的代表。她的精神,她的故事,必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去践行医者仁心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