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暖了!河北唐山,一名老人步履蹒跚正走在过马上,辅警搀扶老人过马路,路灯亮起,没有一辆车 “抢行” 集体 “等待”,网友:等你几分钟,温暖一座城! 辅警叫李明,那天他正在路口执勤,看见老人拄着拐杖在斑马线前犹豫,绿灯亮了也没敢动。李明快步走过去,轻声问老人要去哪里。老人说要去对面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拿降压药,家里的药吃完了。李明扶着老人的胳膊,放慢脚步跟着老人的节奏走,老人的腿不太方便,每一步都走得很吃力,短短几十米的斑马线,走了快两分钟。 路口的车辆排起了长队,最前面的是一辆公交车,司机王师傅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和辅警,稳稳地踩着刹车。后面的私家车没有一辆按喇叭,有的车主摇下车窗,朝着老人和辅警的方向点头微笑。有个送孩子上学的妈妈,指着窗外对后座的小朋友说,你看叔叔在帮老爷爷过马路,所有车子都在等老爷爷,这就是互相体谅。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朝着窗外挥了挥手。 走到斑马线中间,老人突然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李明问老人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会儿。老人摇摇头说没事,就是有点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了。李明说没关系,慢慢走,安全第一。这时,旁边车道上的一位车主推开车门,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把折叠椅,跑过来递给李明,说让老人坐下歇口气再走。李明谢过车主,扶老人坐在椅子上休息了半分钟。 休息的时候,老人说自己今年八十三了,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就自己一个人生活。社区养老服务站离得不远,平时买药、吃饭都去那里,那里的工作人员都很照顾他。李明听了,想起单位经常强调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唐山一直在建 “一刻钟” 养老服务圈,就是为了方便独居老人。他告诉老人,以后出门如果不方便,可以打服务站的电话,会有人上门帮忙。 再次起身的时候,老人的脚步似乎轻快了一些。李明扶着他继续往前走,走到马路对面时,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工作人员说他们在监控里看到老人过马路,知道老人腿脚不好,特意出来接一下。原来服务站的门口装了监控,能看到路口的情况,就是为了方便照顾独自出行的老人。 老人握着李明的手连声道谢,又朝着路口的车辆方向鞠了一躬。路口的车辆这时才缓缓启动,公交车司机王师傅按了一下喇叭,这声喇叭不是催促,而是打招呼。李明看着车队慢慢驶离,心里暖暖的。他回到执勤岗位,发现刚才送折叠椅的车主还没走,车主递给李明一瓶水,说刚才的场景太让人感动了,唐山人就是实在。 这件事被路过的市民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很快就火了。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说看到了辅警的责任心,有人说司机们太有素质,还有人说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做法很贴心。社区居委会看到视频后,联系了李明和老人,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给老人登记了上门服务,以后每周都会有人上门帮老人买药、打扫卫生。 没过几天,路口的斑马线旁多了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 “老年过街绿色通道,请减速让行”,还安装了一个呼叫按钮,老人过马路可以先按按钮,车辆会提前收到提示。原来这是交警部门和社区一起协调安装的,就是为了让独居老人过马路更安全。 王师傅所在的公交公司也发起了 “礼让老年行人” 的倡议,要求所有司机遇到老人过马路,必须停车等待,直到老人安全通过。很多私家车车主也自发加入进来,在路口看到老人都会主动让行。那个送孩子上学的妈妈,还带着孩子去社区做了志愿者,每周都会去养老服务站帮忙照顾老人。 老人之后每次去服务站,都会特意绕到路口看看李明,有时候会带些自己种的蔬菜给李明。李明也会经常去服务站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有一次,老人的儿女从外地回来,特意找到了李明和王师傅,向他们表示感谢。他们说,本来还担心父亲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现在看到这么多人照顾父亲,心里踏实多了。 这件事慢慢传开后,唐山很多路口都出现了类似的温暖场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独居老人,社区里的年轻人自发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定期上门帮助老人。养老服务站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不仅能提供餐饮、医疗服务,还开设了老年课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跳广场舞。 有记者来采访李明,问他当时有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李明说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换做任何一个辅警都会这么做。他觉得最让人感动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那些等待的车主,是大家的互相体谅,才让这座城市变得温暖。 网友们说的没错,等几分钟不算什么,但这几分钟里的包容和善意,却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整个唐山。这座城市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爱老的传统,从社区养老服务的完善,到市民的自觉礼让,再到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每一个细节都在彰显着城市的温度。而这份温暖,还在不断传递,影响着更多的人,让唐山成为一座充满爱的城市
太暖了!河北唐山,一名老人步履蹒跚正走在过马上,辅警搀扶老人过马路,路灯亮起,没
明月泉林水
2025-11-29 02:50: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