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高票当选了。 你没看错,就在非洲的纳米比亚,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老哥,当选了议员。 2025年11月的地方选举里,59岁的阿道夫·希特勒·乌诺纳几乎毫无悬念地保住了他的议席。 这不是他第一次因名字引发哗然:2020年他以85%的得票率当选时,就曾让国际媒体集体“炸锅”,但对奥姆普恩贾的4600多名居民来说,这个名字背后只是个“能送来化肥的老熟人”。 乌诺纳的名字,其实是殖民历史结下的“歪果”。1884年到1915年,纳米比亚曾是德国殖民地,殖民者不仅在这里实施了20世纪首次大规模种族灭绝,还把德语名字强塞给当地居民。 乌诺纳的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时,根本不知道“希特勒”意味着什么——在当时的纳米比亚,“阿道夫”只是个常见的德语名字,没人会把它和欧洲的独裁者联系起来。 直到青年时期,乌诺纳才从书本里知道这个名字的重量,他苦笑说:“我爸大概以为这只是个普通名字,谁能想到它会和‘征服世界’挂钩呢?” 如今在奥姆普恩贾,没人会把乌诺纳和纳粹联系起来。 他在这个选区当了21年议员,自掏腰包建过三所小学,修通了村里到镇里的土路,甚至能叫出大部分选民的名字。 2020年选举时,他拿了1196票,对手只得了213票——当地农民说:“我们选的是能帮我们卖玉米的人,不是名字。”连他的妻子平时也只叫他“阿道夫”,没人会刻意提起那个中间名。 面对国际媒体的追问,乌诺纳总显得有点无奈。他说自己既不支持种族主义,也“没兴趣征服奥沙纳地区”,日常办公时甚至会省略“希特勒”这个名字。 但他也懒得改名:“所有证件上都是这个名字,改起来太麻烦了,反正当地人都知道我是谁。”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2020年曾有媒体拍到当地一辆印着卐字符的车,硬要和他扯上关系,他只能反复澄清“那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场“名字风波”,其实更像面照妖镜。西方媒体忙着惊呼“法西斯幽灵”,却忘了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殖民主义的遗留物——德国至今还在为当年的种族灭绝赔偿扯皮,却对前殖民地居民被迫背负的名字闭口不谈。 而奥姆普恩贾的选民们用选票说透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比起一个符号化的名字,能解决生计的人,才是真正的“代表”。 乌诺纳的连任,与其说是“黑色幽默”,不如说是殖民历史的一道冷笑话。 当外界还在纠结名字时,这位“希特勒议员”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个五年要修的灌溉渠了——毕竟对当地人来说,能喝上干净水,比一个遥远的历史符号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