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日本最新通报 日本 36 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 原定 11 月 25 日出发,丰田、索尼、三菱重工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名单里,临门一脚却被紧急叫停。 为啥好端端的经贸团会被叫停?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政客在敏感问题上“踩红线”。 这阵子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没闲着,接二连三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完全无视一个中国原则,把中日关系的基础当儿戏。 咱们这边的态度很明确,原则问题没商量,你在核心利益上挑衅,还想让企业安安稳稳来赚小钱钱?门儿都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防卫省还在加紧往与那国岛部署导弹,这地方离台湾岛就110公里,明摆着是在台海周边搞事,这种“边挑衅边谈合作”的套路,谁都不会买账。 日本国内的政治博弈也把企业当成了牺牲品。 高市早苗这波操作看似强硬,实则是为了稳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拿对华关系当政治筹码。 可企业们是真遭殃,丰田本来想谈新能源汽车在华的电池合作,索尼盼着推进影像技术的本土化落地,三菱重工还指望在基建领域分杯羹,结果全被政客的“政治秀”拖了后腿。 有日本商界人士私下吐槽,“首相一句话,我们几个月的准备全白费了”,这话里全是无奈。 当然,日本政府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拿经贸当施压工具。 最近咱们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牛肉进口磋商也卡了壳,日本农林水产省急得跳脚,北海道的渔民都在喊“要吃饭”。 他们大概觉得,叫停大企业的经贸团能逼咱们让步,可这纯属打错了算盘。 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离了谁就玩不转的年代,日本企业需要中国市场,远比中国需要他们更迫切。 这波“临时刹车”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疼的还是日本企业。 丰田去年在华销量占全球近四成,要是合作滞后,很可能被比亚迪、理想这些中国车企进一步挤压市场;索尼的影像传感器依赖中国手机厂商,错过这次对接,说不定就会被三星抢走订单。 更要命的是,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日本企业失去信任——中国合作伙伴会想,“今天能突然叫停经贸团,明天会不会突然断供零件?”这种心理疙瘩,可比丢几个订单更伤生意。 对咱们来说,短期可能会有个别合作项目暂缓,但长期来看反而是件好事。 日本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很快就有其他替代者补上。 就像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后,印度的冻虾冻鱼出口商已经开始摩拳擦掌,Avanti Feeds这家印度公司的股价都涨了10%。 这说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还在,只是我们更倾向于和尊重我们核心利益的伙伴合作。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这事儿给所有和中国打交道的外企提了个醒:经贸合作永远不能脱离政治底线,尤其是在台湾、香港这些核心利益问题上,模糊态度就是给自己挖坑。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之前统计过,中日贸易额每年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这么大的蛋糕,本可以实现双赢,但现在因为政客的短视,搞得双方都受损失,实在不值。 说句实在话,日本企业挺冤的,被政客绑在“反华”的战车上,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 但反过来想,日本政府要是真为企业着想,就该收敛那些挑衅行为。 毕竟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把两者搅和在一起,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网友们争论得很激烈,有人说“就该这么硬气,不惯着他们”,也有人觉得“企业无辜,别牵连太多”。 其实我觉得,核心还是看日本政府接下来的态度。 要是能收回那些错误言论,停止在台海周边搞事,经贸合作有的是机会;可要是执迷不悟,别说36家企业,再多企业来也没用。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日本这波叫停经贸团是政治操弄还是另有隐情?咱们对日本企业的态度,是该“一棍子打死”还是“区分对待”?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