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28条!打醒多少天真的中国人:强国,没资格投降!   美国人终于露出了獠牙,

鉴清评趣 2025-11-28 10:17:42

俄乌28条!打醒多少天真的中国人:强国,没资格投降!   美国人终于露出了獠牙,一份所谓的“28条停战协议”摆在了乌克兰面前。这已经不是一份协议,而是一纸彻头彻尾的投降书,苛刻程度远超《马关条约》。这暴露了美国“交易式外交”的冷酷本质,也说明在霸权眼中,盟友只是随时可以出卖的筹码。   细看这28条内容,从领土让渡到军事限制,从经济赔偿到政治让步,几乎每一项都精准踩中了乌克兰的底线。   比如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放弃加入北约的长期诉求,甚至对乌克兰的国防工业体系提出全面改造要求,这哪里是停战协议,分明是一份让乌克兰“自废武功”的清单。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份协议全程由美国操盘,欧洲盟友大多只能被动跟进,乌克兰作为当事方却几乎没有谈判空间。这种“我出方案,你照办”的姿态,彻底撕下了西方所谓“民主协商”的遮羞布。   美国为何要在此时抛出这样一份协议?表面看是推动和平,实则暗藏多重算计。   一方面,俄乌冲突持续两年多,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超过500亿美元,国内反对声浪渐起,需要找个台阶下;另一方面,通过迫使乌克兰接受不利条件,既能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能向欧洲盟友展示“没有美国,欧洲连谈判资格都没有”的霸权逻辑。   更关键的是,这份协议将乌克兰彻底工具化——需要时全力拱火,需要停战时随手抛出“投降书”,盟友的命运在霸权眼中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   这种“交易式外交”的冷酷,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回看冷战时期,美国为遏制苏联,曾多次牺牲盟友利益。   比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为保住以色列,不惜动用战略空军空运物资,完全不顾阿拉伯盟友的感受;再如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拉着多国联军出兵,但战后重建利益却大半被美国企业垄断。   如今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再次上演“利益至上”的戏码,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换成了乌克兰。   对比之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堪称典范。从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到促成沙特伊朗复交;从在联合国平台多次提出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中国方案”,到向冲突地区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   这种不拉偏架、不搞阵营对抗的态度,与某些国家“选边站队”“火上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证明,一个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崛起,而无需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或制造对抗来获取战略空间。   回到俄乌冲突本身,这份“28条协议”的曝光,实际上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在霸权逻辑下,所谓“盟友”不过是随时可以出卖的筹码,所谓“规则”不过是强者制定的游戏。   乌克兰的遭遇再次证明,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始终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为何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因为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掌握主动权,才能避免重蹈他国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协议虽然由美国主导,但欧洲的态度也值得玩味。法国、德国等国虽然表面上支持协议,但私下里对乌克兰的未来充满担忧。   毕竟,一个被彻底削弱的乌克兰,不仅无法成为欧洲的“战略缓冲”,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难民危机和安全挑战。这种“短视”的外交策略,最终可能反噬欧洲自身利益。   如今,俄乌冲突的走向仍充满变数,但这份“28条协议”已经撕开了西方虚伪的面具。它让更多人看清,在国际政治的丛林法则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警示,也是机遇——警示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机遇则在于,当某些国家沉迷于零和博弈时,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最后不妨问一句:当霸权国家把盟友当棋子时,那些曾经追随其左右的国家,是否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外交定位?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场冲突背后的国际逻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