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表态了,法国在二战中仅仅对德国坚持六周就投降,这一次马克龙吸取了教训!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反对欧洲的19点计划等于就是投降,整个欧洲不会答应。 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至今仍是法国难以磨灭的伤疤。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以“曼斯坦因计划”绕过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从阿登森林突入法国腹地,而法国统帅甘末林的战略误判让法军错失增援时机,3支德国装甲部队如入无人之境,短短12天就撕裂默兹阵线。 当时的法国政府内部分裂,总理雷诺在主战与主和派间摇摆,军队缺乏统一指挥,空军劣势尽显,最终在45天内兵败如山倒,7万法军阵亡、185万人被俘,大半个国土落入敌手。 这种因战略僵化、内部涣散导致的惨败,成为法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教训。 如今马克龙口中的19点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镜鉴下提出的。 这份由美方28点计划修订而来的方案,关乎欧洲安全与发展命脉,却在欧盟内部引发分歧。 马克龙在RTL电台直言,反对该计划就是“投降式妥协”,本质是重蹈二战时分散作战、被动防御的覆辙。 当下欧洲正面临多重危机:2025年欧盟经济虽温和增长1.4%,但防务开支增加推高赤字,2027年债务占比将升至85%;能源方面,经乌输俄气彻底中断,欧盟对美液化天然气依赖度飙升,企业电价居高不下;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美国优先”倾向,让欧洲不得不直面安全自主的迫切性。 马克龙的强硬表态,我认为深层原因是要推动欧洲凝聚共识。 二战时法国因缺乏战略协同、迷信防线而速败,如今欧洲若在19点计划上各自为政,可能在地缘政治与经济竞争中再次陷入被动。 该计划虽包含乌克兰的部分让步,但马克龙坚持“只有乌克兰能决定领土让步”,同时主张欧洲主导冻结俄资产的处置权,本质是要守住欧洲的战略自主底线。 正如他强调的,“我们渴望和平,但拒绝让乌克兰陷入绝境、危及欧洲安全的投降式和平”。 从二战六周投降到如今力推欧洲联合,法国的立场转变背后,是对“团结即力量”的深刻认知。 2025年的欧洲,唯有摒弃分歧、落实19点计划中的安全协作与发展共识,才能真正摆脱历史阴影,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这或许正是马克龙以史为鉴、坚决反对“变相投降”的核心考量。法国开战 法国波兰行动 二战法国投降 二战欧洲胜利日 德军灭亡法国 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投降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