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了快四年的俄乌战争,把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彻底揭开。俄军那些被吹成“空中王牌”的战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不是被防空导弹炸成火球,就是摔在田野里变成一堆废铁。 俄军引以为傲的苏-34战斗轰炸机,就是最扎眼的“倒霉蛋”。苏-34当年多威风啊,俄军把它当宝贝,说它是“战斗轰炸机里的王牌”,可到了俄乌战场,它却成了被按在地上打的靶子。 为啥?还不是因为它老抱着火箭弹不放!要知道,火箭弹这东西看着威力大,其实就是个“笨家伙”,没有制导,想命中目标就得低空飞行,贴着地面投弹。 可现在的战场早就不是以前了,乌克兰手里到处都是单兵扛着的防空导弹,还有法国援助的“无人机墙”,那些微型拦截无人机跟织网似的,低空飞机一进去就很难出来。 苏-34为了扔火箭弹,不得不降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这不就是给人家的防空导弹送人头吗?有报道说,俄军苏-34在顿巴斯地区执行任务时,经常刚低空投完火箭弹,就被乌军的“毒刺”导弹盯上,没等反应过来就炸成了火球,残骸都摔得稀碎。 更让人唏嘘的是,苏-34的损失还不止是被敌人击落,还有不少是自己摔下来的。 这背后其实还是跟“抱火箭弹不放”的老思路有关,俄军一开始就没准备足够的精确制导弹药,仗打起来后西方又断了供应链,关键电子元件、精密仪器买不到,新弹药造不出来,只能让苏-34硬着头皮用火箭弹低空突击。 长期高强度的低空飞行,加上战机维护跟不上,零件老化了只能凑合用,结果就是要么被击落,要么自己出故障坠毁。 有数据说,从2022年到现在,俄军光非战斗坠毁的战机就有17架,苏-34占了不少,坠毁率是美军的6倍多,这哪是“空中王牌”,分明是在拿飞行员的命开玩笑! 俄乌战场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现代空战早就不是“低空扔火箭弹”的时代了。现在的防空系统有多厉害?单兵扛着的防空导弹,操作简单,打低空飞机一打一个准;中远程防空系统能覆盖几十上百公里;就连法国搞的“无人机墙”,两百架微型无人机组成空中雷区,人工智能指挥,就算GPS被干扰了也能自主拦截,专门收拾低空飞行的战机和滑翔弹。 在这种防空网面前,还抱着火箭弹低空飞行,那不就是主动送死吗? 反观俄军后来学乖了,给普通航弹加装滑翔制导套件,改成智能滑翔炸弹,苏-35在140公里外就能投弹,弹着点偏差不到3米,既安全又精准,再也不用冒险低空飞行了。这就说明,不是没有好办法,而是老思路害死人! 再看看咱的歼20,那可是花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投入了多少资源才搞出来的顶尖隐身战机啊! 歼20的优势是啥?是隐身、是超视距作战、是远程精确打击,可不是低空扔火箭弹。要是让歼20抱着火箭弹去低空突击,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等于把隐身优势全浪费了,还得钻进敌人的防空网里当活靶子,跟苏-34有啥区别?咱不能犯俄军那种低级错误,觉得火箭弹成本低、威力大,殊不知现代战争里,“活着才能发挥威力”才是真理。 歼20就该用精确制导导弹、用智能滑翔炸弹,在敌人防空圈外发起攻击,打了就跑,让敌人看不见摸不着,这才是隐身战机该干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火箭弹也不是完全没用啊?没错,火箭弹在某些低强度冲突、面对弱防空对手时可能还有用,但对于歼20这种国之重器来说,根本没必要去干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活。现代战争拼的是精准,是体系,是防区外打击能力。 智能弹药有多厉害?它能自己识别目标、自己调整飞行轨迹,就算卫星信号被干扰,还有惯性导航兜底,命中精度能控制在几米之内,既能精准摧毁敌人的指挥所、弹药库,又能减少附带损伤。 咱中国的军工实力早就今非昔比了,精确制导弹药的库存和产能都足够,完全没必要让歼20去依赖火箭弹。 俄军的教训太深刻了,他们那些先进战机之所以损失惨重,说白了就是思想落后,还抱着几十年前的老打法不放,以为低空扔火箭弹能解决问题,结果被现代防空系统教做人。 咱可不能重蹈覆辙!歼20是咱空军的王牌,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利器,必须用在刀刃上,发挥它的最大优势。 要让歼20真正形成战斗力,就得彻底抛弃“火箭弹思维”,把精确制导武器作为主要装备,强化超视距作战、远程打击能力,让它成为真正的“空中刺客”,而不是低空突击的“活靶子”。 俄乌战场的炮火还在继续,那些坠落的战机就是最响亮的警钟。 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空战已经变了,残酷的战场不会给你犯错的机会。 歼20作为咱最先进的战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绝不能抱着火箭弹不放,必须紧跟现代战争的潮流,用精确制导、用远程打击、用隐身优势,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才能真正保卫好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咱必须记死、做实,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