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放话了,如果中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和美国一起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稀土和芯片设备,日本到底凭什么和中国叫板?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透着心虚。 先搞明白稀土不是 “土”,是 17 种金属元素的总称,手机里的小芯片、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甚至天上飞的卫星,都得靠这东西撑着。 少了它,精密零件根本造不出来,高端芯片更是直接 “罢工”。 中国在这领域的地位,说一不二。不只是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更关键的是冶炼技术独步天下。 稀土原矿得提纯到 99.999% 才能用,美国、澳大利亚的矿挖出来,多半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咱们的提纯成本比他们低一半还多。 而且目前国内对于稀土提炼环保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解决,这项技术其他国家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超越。 日本是真离不开中国稀土。 它的汽车、电子产业每年要吞掉全球 12% 的稀土,其中 83% 都从中国进口。 之前日本试着在海底挖稀土,折腾五年只挖出够自己用 3 个月的量,成本还是中国的四倍。找澳大利亚合作建厂,至今也只满足得了自身 15% 的需求。 再说说日本引以为傲的芯片设备。东京电子的检测设备确实厉害,可这些设备的核心磁性部件,得用中国产的钕铁硼稀土永磁体。 没有咱们的稀土,他们的生产线不出一个月就得停摆,所谓 “收紧出口”,好比拿着别人给的子弹去开枪。 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教训就在眼前。 当年它仗着技术优势卡中国脖子,结果被中国企业收购后,靠着中国产业链支持,现在成了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反过来把技术卖到欧洲,但最后安世半导体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代价。 日本如今的做法,和当年的安世如出一辙,都是没看清谁握着产业链的根。 美国这盟友也靠不住。 去年美国出台芯片限制政策,特意给东京电子开了 “豁免权”,就是怕真闹僵了,自己的军工、新能源产业也缺稀土。 美日所谓的 “联手”,不过是互相壮胆,真要动真格,最先扛不住的是日本的汽车工厂。 咱们不是没准备。这几年稀土出口更规范,同时芯片设备国产化一直在突破。 中芯国际已经能用国产设备生产 14 纳米芯片,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也卖到了东南亚,日本能卡的空间越来越小。 他们越施压,咱们的技术突破越快,这是规律。 中国从来没想过用稀土卡别人,但也绝不怕别人来威胁。 芯片方面的进步全球也都看在眼中,早不是过去能被“卡脖子”的情况。 日本该明白,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是 “共生链”,不是 “武器”。你断我的设备,我断你的稀土,最后谁都讨不到好。 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威胁,而是靠技术和格局。中国把稀土炼得更精,把芯片造得更好,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谁掌握产业链的根,谁就握有主动权 —— 中国的稀土牌,硬在技术,赢在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