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拒绝接待日本人!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中国广东省珠海市 27 日开幕的亚洲通用航空展主办方负责人 26 日证实,将不允许日本嘉宾出席及日本媒体进场采访。主办方解释称此举是基于"近期原因",日本共同社声称此前已获得采访许可证,但 26 日接到主办方通知称已经作废。 中国不让你进,就真不让你进。 这事儿搁几年前,可能很多人还觉得稀奇,一个国际展会,怎么还搞区别对待?可现在,大家伙儿都懂了,国与国之间的来往,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客气,而是彼此态度的映照。珠海那边刚要开亚洲通用航空展,日本共同社就跳出来喊话,说他们记者证都办好了,结果临门一脚被告知——作废了。不光记者不让进,连日本嘉宾也一并拒之门外。理由是什么?主办方轻飘飘说了句“基于近期政治外交原因”,再加一句“上级有指示”。 话不多,但分量够重。 明眼人都知道,这“近期原因”指的是什么。高市早苗前脚在国会大放厥词,说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存亡危机”,后脚就想派记者来中国看航展?真当咱们是开善堂的?这种话一出口,就已经越过了底线。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容不得半点含糊。你一边挑衅我们的主权红线,一边还想堂而皇之地走进我们的主场看热闹、拍照片、写报道?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更别提,这事儿日本自己早就有过先例。 2023年日本岩国航展,直接宣布不对外国观众开放,说是“安全考虑”。听着挺冠冕堂皇,可到了2024年,人家就改口了——外国人可以来,但中国人不行。理由呢?没说。可大家心知肚明,这叫什么?这就叫针对性设限。你能在自己家门口拦我,我就不能在自家门口挡你?国际交往讲的是对等,不是单方面施舍。你对我设防,我凭啥对你敞开大门? 有人说,这是不是反应过度?是不是太计较了? 可我想问一句:什么叫过度?什么叫计较?当年我们技术落后,人家不带我们玩,我们忍了。可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自己的隐身战机、自己的无人机舰队,能飞能打能侦察,凭什么还得看别人脸色?珠海航展上,歼-20一个翻身,彩虹-5挂弹起飞,翼龙系列在国际市场上订单不断,这些都不是靠谁施舍来的,是一个个科研人员熬出来的,是一代代工程师拼出来的。 我们不需要谁来认可,更不欢迎那些嘴上说着“和平交流”,背地里却干着挑事勾当的人来指手画脚。 拒绝日本媒体和嘉宾入场,不是情绪化,而是一种明确的姿态:中国主场,由中国人说了算。你可以不来,但来了就得守规矩。你想看我们的进步?可以,但前提是尊重我们的底线。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请回吧。 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过去这些年,我们太习惯于用克制换取空间,用退让换取对话。可现实一次次告诉我们,一味地温和,换不来真正的尊重。只有当你有能力说“不”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坐下来听你说什么。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了这个节点。我们不再需要通过迎合谁来证明自己,也不再需要用开放来换取所谓的“国际好感”。 我们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高市早苗那句话一出,其实就已经决定了这次航展的日方处境。不是谁非要针对谁,而是有些红线一旦被触碰,后果就得有人承担。国际社会的规则从来如此——你做什么事,就得准备承受相应的回应。 这波操作,我看得很爽,但更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说“不”的底气。 这份底气,不是来自某一场展览的拒绝对待,而是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自立自强。从被封锁到自主研制,从模仿追赶到引领创新,这条路走得不容易。可正是这些不容易,才让我们今天面对无理挑衅时,能挺直腰杆,干脆利落地说一句:你,不能进。 这才是真正的主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