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前老美造出了16艘前无畏舰,然后直接刷成白漆拉出去全球浪了一圈,装是很成功

欣欣南宫钦 2025-11-26 21:34:36

在一战前老美造出了16艘前无畏舰,然后直接刷成白漆拉出去全球浪了一圈,装是很成功的,之前这些舰队要获取利益需要靠打一仗,打完真不知道胜负损失有多大,而这大白舰队溜了一圈全完成了。 老美在20世纪初那会儿海军力量开始崛起,特别是西奥多·罗斯福上台后,他特别看重海军的作用,总觉得海军是国家实力的象征。1900年代,美国海军造了16艘前无畏舰,这些船可不是小打小闹,每艘都装备了四门12英寸主炮,外加一堆副炮,排水量过万吨,速度能跑到18节左右。这些舰艇包括康涅狄格号、路易斯安那号、弗吉尼亚号啥的,都是当时美国海军的主力。罗斯福觉得光造船不够,得让全世界看看美国的实力,于是1907年12月16日,他下令把这些船刷成白色,组成一支舰队,从弗吉尼亚的汉普顿路出发,开启了全球巡航。这支舰队后来被叫作“大白舰队”,因为船身白得晃眼,看起来挺唬人的。 为什么刷白漆呢?其实是为了强调和平意图,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秀肌肉。过去,美国想在海外获取利益,比如贸易权、基地啥的,往往得靠打仗。比如美西战争那会儿,美国海军就跟西班牙干了一架,赢了才拿下菲律宾和古巴的影响力。但打仗这事儿风险太大,胜负不确定,损失船只和人命不说,还得花大笔钱修补。罗斯福这家伙聪明,他知道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崛起,太平洋局势紧张,美国得显示存在感,但又不想真开战。所以他搞了这个巡航计划,让舰队去全球转悠,访问港口,搞外交。 舰队出发后,先往南美走,停了特立尼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啥的。在这些地方,美国海军跟当地政府交换了礼物,讨论了贸易事儿,基本巩固了关系。绕过合恩角后,进了太平洋,访问智利、秘鲁、墨西哥,然后回美国西海岸补给。接着去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1908年7月到澳大利亚悉尼,那边民众挺热情,美国海军展示了实力,也顺便拉近了关系。9月到日本横滨,这是个关键站,因为日俄战争刚结束,日本海军正牛气,美国去那儿就是提醒大家,美国海军也不差。舰队在东京湾停靠,日本海军派船引导,双方交换了旗语啥的。 离开日本后,舰队分成两部分,一半去菲律宾马尼拉,另一半去中国厦门。为什么分呢?因为清朝海军当时规模小,没法对等接待全舰队,美国就只派了八艘较旧的船去厦门,比如路易斯安那号、弗吉尼亚号啥的。清朝官员在码头设宴,讨论通商,美国海军也展示了火炮啥的,但没真打。另一半在马尼拉补给,继续训练。整个巡航,舰队访问了20多个港口,航程4万多海里,历时14个月,到1909年2月22日才回汉普顿路。 这个巡航成功在哪儿?就是不用打仗就达到了目的。过去想拿贸易特权或基地,得开战,比如美西战争,花了几个月,死了几千人,船也损了。但大白舰队转一圈,就让各国看到美国海军的规模和组织能力,外交上收获不少。比如在南美,巴西和美国关系更紧了,贸易增加了;在太平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觉得美国是盟友潜力股;日本那边,虽然有竞争,但也缓和了点紧张,避免了直接冲突。中国那站,虽然清朝弱,但美国还是拿到了些通商好处。罗斯福后来吹嘘,这趟巡航让美国海军从二流变成一流,全球影响力上台阶。 但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是完美无缺。舰队里船员有1.4万多人,航行中补给是个大问题,得靠煤炭,途中停靠时总得找地方加煤。有时候天气坏,船晃得厉害,好几艘船还出过小故障,得修。外交上,有些国家表面欢迎,私下觉得美国在炫耀武力,特别是日本,当时海军大臣就警惕起来了。但整体看,巡航没引发战争,反而促进了和平外交,这点罗斯福算盘打得精。 一战前海军技术发展快,大白舰队刚转完圈,就过时了。英国的约翰·费舍尔在1905年搞出了无畏舰,这玩意儿主炮统一12英寸,十门大炮,速度21节,火力集中控制,一下子把前无畏舰比下去了。无畏舰下水后,各国海军都跟风,德国、法国啥的开始军备竞赛。美国也得跟上,赶紧造南卡罗来纳号啥的新舰。大白舰队的那些船,很快就退役或转训练用了。 这个事件搁在历史上看,有点意思。它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海军怎么从打仗工具变成外交工具。老美从孤立主义转向全球玩家,罗斯福这步棋走得及时。但也暴露了海军技术的快速迭代,一夜之间,16艘船就从顶尖变落后。放到现在,类似事儿还不少,比如航母编队巡航南海啥的,都是秀肌肉,避免真打。但风险在,炫耀过头可能适得其反。

0 阅读:1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