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巨牛的心态,叫「我不入你的局,你说什么都没用」。你要有“我的时间很宝贵”的意识,不轻易把时间和情绪轻易的交付给别人,少在烂事上纠缠,少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要让任何人定义你的人生。“30 岁没房没车没存款,是不是就输了?”最近总刷到这样的提问,可很少有人想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在晚年回顾自己人生时的总结。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人均寿命仅 20 到 30 岁,即便顺利成年,大多也只能活到 40 到 50 岁,孔子能活到 72 岁,已是难得的长寿。对他而言,三十岁时确立学术方向、广收弟子,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是基于当时的寿命长度和贵族阶层的成长路径;四十岁时对自己的理念不再动摇,也是历经近半生沉淀后的感悟。可现在的我们,2024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 79 岁,北京、上海等城市更是超过 80 岁。我们二十多岁才走出校园,三十岁时满打满算也就五八年工作经验,刚从职场新手村毕业,怎么能用两千多年前的时间刻度,丈量自己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二十多岁就开始办砖厂,可几次失败后才找到门道;而现在很多年轻人,30 岁还在试错 —— 有人从销售转去做自媒体,有人从大厂辞职开书店,有人开着一辆车卖咖啡。他们不是没立起来,而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 “立” 的方式。孔子的 “三十而立” 是特定时代、特定人生的总结,而我们的 “立”,可以是 30 岁找到热爱的事,可以是 40 岁重启人生,也可以是 50 岁学会和自己和解。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按年龄打卡,而是当你意识到 “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的那一刻。你可能 25 岁就明确目标,一路狂奔;也可能 35 岁才幡然醒悟,重新出发,这些都没关系。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愿意扎根,每一刻都是最好的生长时机。不用羡慕别人的 “而立”,也不用害怕自己的 “未立”。当你开始觉醒,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多少岁,都是最棒的年纪。
为什么大家都说人生的容错率大到无法想象?
【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