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的地方赚钱,在通缩的地方花钱。这话听起来很厉害,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又该怎么

远易看财经 2025-11-26 17:39:35

在通胀的地方赚钱,在通缩的地方花钱。这话听起来很厉害,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又该怎么去做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经济想象成有四季交替。理解了季节,你就读懂了这句话。 有些信号会告诉你现在是什么“季节”。当菜价、油价悄悄往上爬,银行求着你贷款,利息还特别低,身边朋友都在讨论炒股、买房赚了钱的时候,这通常就是通胀期,好比经济的“夏天”。 钱像水一样涌出来,什么东西的价格都在涨。 反过来,当你发现工作不好找,商场里到处是“骨折价”促销,新闻里总在说要“刺激消费”,大家都不敢贷款、捂紧钱包的时候,那很可能就是通缩期,也就是经济的“冬天”。 这时候,钱变得更“值钱”了,但赚钱也变得更难了。 季节不同,咱们的策略也得跟着变。 在通胀的“夏天”,你的核心任务就是让财富的增长速度,跑赢物价上涨的速度。这时候,保守地存钱反而是吃亏的。 更聪明的做法是,适度参与一些有潜力的投资,比如利用低利率的环境做点合理的配置;或者,投资自己,争取升职加薪。这个阶段,可以胆子大一点。 而一旦进入通缩的“冬天”,策略就得彻底转向。这时候,“现金为王”才是硬道理。资产价格可能在不断探底,乱投资很容易被套牢。 最明智的做法是捂紧钱袋子,多储蓄。但“花钱”不是让你当铁公鸡,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投资学个新技能,为下一个周期做准备; 或者耐心等着,当优质资产跌到“白菜价”时,再出手去“捡便宜”。 但现在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意识到季节已经变了。 眼下,很多迹象都表明我们可能正处在通缩的“冬天”里:钱更值钱了,东西在打折,但赚钱的机会变少了,大家都不敢轻易花钱投资。 然而,很多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却还停留在那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夏天”。 那个时代的成功秘诀是“拼命”:拼命工作、拼命加班、拼命投资。因为那时候,回报是看得见的,努力和收入是挂钩的。 于是,当时节转换后,就出现了严重的“错配”:很多人还在用“夏天”的策略,过着“冬天”。 还在试图通过无限度地内卷、加班、兼职来增加收入,却发现赚的远远跟不上身心的消耗。 在冬天,单纯靠堆叠工作时间来赚钱,效果会越来越差。 这时候,提升你单位时间的价值远比透支健康去换那点加班费重要。 也有人过度焦虑于省每一分钱,在消费上纠结不已,却没能把同样的精力用在思考如何创造新收入或提升自己上,结果陷入了“越省越穷,越穷越省”的焦虑循环。 结果就是,身体和精力被严重透支,但钱却没攒下多少,反而产生了巨大的疲惫感、无力感和焦虑感。 这种焦虑,不仅仅是因为“钱难赚”,更来自于一种深深的困惑:“为什么我比以前更努力了,却感觉更艰难了?” 所以,现在的关键,或许不是更“拼命”,而是先停下来,认清咱们到底在哪个季节,然后果断地切换策略。 在通缩的冬天里,真正的生存智慧可能是: 守住你的本金,保障现金流,耐心等待真正的好机会出现。 把用来无效内卷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健康和提升个人能力上,默默为下一个春天蓄力。 保持耐心和冷静,理解这是经济周期的正常阶段,避免因为焦虑而做出冲动的、更糟糕的决定。 承认周期的力量,不是认输,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清醒。

0 阅读:33
远易看财经

远易看财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