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

木槿论事 2025-11-26 17:21:56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声称,如果中国将这一阶段性的战略平衡误读为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强势手段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则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战争的覆辙——因战略冒进暴露其脆弱,最终吞下深远代价。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最近德媒突然甩出个“命题作文式”的分析,它给中国画了两条所谓“国家道路”:要么抓紧收复台湾,要么继续搞内部改革,仿佛两件事非得选一个。   更夸张的是,它还端出“甲午战争”吓唬人,说什么一旦中国误判形势,在台湾问题上强势一点,就会跟日本及其盟友硬碰,然后暴露脆弱、掉进历史陷阱,再重演晚清悲剧。   这套说法听上去像提醒,其实逻辑从开头就歪了,因为把统一和改革拆成两个互相排斥的方向,本身就是不懂中国的治理方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就是边发展边稳局势、边强内部边固主权,从来不是“只能二选一”的思路。   外部观察者喜欢用“你要选哪条路”这种单线逻辑看中国,可中国的长期策略压根就是一条路同时铺三件事:发展、统一、安全,这是现实运作方式,不是抽象理论。   再说德媒最想吓人的那个“甲午翻版”,把现在中国和晚清摆一块比较,本身就是历史常识错误。   晚清那会儿,看着有几艘船,实际上工业空心、军工空心,主官腐败透顶,军队靠买装备、靠喊口号,连军费都能被贪得不剩。   对外冲突时是完全被动,被拖去打别人挑的仗。   而今天的中国是什么?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军工体系自主化率极高,研发、生产、指挥、补给全是现代体系。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战略节奏是主动的,是长期规划,是理性推进,不靠冒险、不靠侥幸、不靠赌局。   这能和晚清那种“临阵慌乱”放一起比吗?外媒自己应该都明白,只是他们需要一个带情绪的比喻。   但真正的问题不是它怎么比,而是它为什么非要这样比。   因为只要把台湾问题丑化成“外部战争选项”,就能把中国描绘成会冲动冒进的国家;只要把改革和统一对立起来,就能制造“你内部矛盾太多,外部动作太急”的叙事。   这种叙事不是分析中国,而是为自己的叙事服务。   可现实恰恰不是这样,中国几十年来的做法非常清楚:内部改革和外部安全是同步工程,一边在升级产业结构,搞高端制造、科技自立、民生韧性;一边在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布局;一边保持必要的战略反制能力;同时维护台海稳定,减少风险点。   内部越硬,外部越稳;外部越稳,内部越能集中力量办事,这就是中国式治理,而不是德媒幻想中的“两个方向不能一起走”。   说到台湾问题,必须把它放回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国家统一和反分裂问题,是内部事务。   选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推进、节奏怎么掌握,都是中国自己的规划,不是外部势力可以插嘴,也不需要听别人提出“冲不冲动”的判断。   外媒总喜欢把台湾问题包装成“对外冒险”,但这是模糊视线,两岸经贸、人文、供应链深度交织,是“发展与统一”同步推进的真实写照。   统一不是替代改革,而是改革带来的实力支撑下更有把握、更可控的目标。   反倒是最近几年,日本和它背后那位盟友在台海周边的动作才是紧张的来源:扩军、部署导弹、制造话题、煽动风险,把自己往前线推,美国则靠“安全承诺”“联合演习”“军售捆绑”不断把台海气氛拉紧。   外媒对这些动作轻描淡写,却把中国说成“只要稍微强势就可能冒进”,这种夹带私货的观察根本不是客观中立。   中国真正的战略平衡点在于什么?很简单:发展是根本,统一是必然,安全是底线,这不是三条路,而是一条主干上三条并行的轨道,需要的不是“择一”,而是稳稳推进。   德媒担心的所谓“误判”,不是中国易犯的错误,而是外部势力自己一贯的投射,他们希望中国焦躁,把阶段性优势理解成“必须马上动”;他们希望中国在外部挑衅下冲动出手;他们希望台海成为战略陷阱。   但中国几十年的节奏证明了:越是关键问题,越不被情绪推着走,统一是坚定方向,但不是靠谁激将、谁挑衅、谁喊话来决定何时如何推进。   所以最后回看德媒那篇文章,它说中国可能会因为“战略冒进”掉进甲午怪圈。   现实情况却是——中国既不会被别人逼着冲,也不会被别人吓着停,更不会让外部给自己画所谓“道路选项”。   中国是在同一条路上同时把国家能力、发展结构和统一进程往前推,谁还在用“二选一”“甲午覆辙”那套老旧思路看中国,只会看到自己的想象,看不到中国真实的战略力量。   说白了,中国的路不是别人给的题目,中国也不会按别人写好的剧本走;外媒担心的那种“冲动冒进”,从来就不是中国的风格,中国的节奏,稳得很,也准得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0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