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于波用260万买下雍和宫旁边的两座四合院,几年后,朋友对他说:“我出6个亿,买你一个院。”于波摇了摇头:“我对钱没啥兴趣。” “六亿?我不卖,这院子可是我的命!”当朋友开出天文数字,要买他雍和宫旁的四合院时,于波这句话让所有劝他变现的人都愣住了。 那是2004年,于波刚拍完《水月洞天》,手里攒了些钱。身边人都在讨论买楼房,他却绕着老北京的胡同转悠。 当中介带他看雍和宫旁边的四合院时,只见院中墙皮脱落,屋檐下还结着蜘蛛网,屋里一股霉味。朋友劝他:“花260万买这破院子?你疯了吧!这钱在朝阳区能买三套高档公寓!” 但于波就是看中了。他生在沈阳,从小住平房,记得夏天在院里吃西瓜,冬天看屋檐冰棱的日子。面对朋友的质疑,他只说:“你们不懂,这院子有魂儿。” 装修才是噩梦的开始。施工队刚进场就发现房梁被虫蛀空了,整个屋顶都得换。老邻居们对改造极其敏感,每次动工都有人来监工:“这墙不能拆,那是老物件!”最崩溃的是,刚铺好的地砖一夜之间全被偷了。工头叼着烟说:“于老板,你这260万怕是打水漂了。” 那几年,他接戏明显多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苦笑:“得养院子啊。”朋友聚会时,总有人开玩笑:“波哥,你那破院子拆了没?”他只是笑笑,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 转机来得突然。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四合院突然成了香饽饽。最先找上门的是个海外富商,开口就出两个亿。朋友们的态度瞬间转变,纷纷劝他出手。于波却开始失眠,每晚在院里踱步。 真正的高潮在2012年。一个搞房地产的朋友亲自登门,开门见山:“我出六个亿,现金。你点个头,钱一周到账。”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于波沉默良久,最后说了那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 “你们觉得我傻是吧?”后来他对知心朋友解释,“可这院子八年来陪我哭陪我笑,每一片瓦都是我亲手选的。它早不是投资品,是家。” 如今,他依然住在修缮好的院子里。春天看海棠花开,夏天在枣树下乘凉。有次采访,记者问他对年轻投资者有什么建议,他说:“别光盯着钱。找到真正让你心安的东西,比什么都值钱。” 只能说,在人人追逐快钱的时代,于波的选择像个异类。他用二十年时间证明,有些价值无法用价格衡量。四合院价格翻了两百倍,但他守护的不是砖瓦,而是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 而这或许给所有追逐财富的人提了个醒:在计算回报率之外,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值得坚守。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娱乐圈那点儿事眼光投资四合院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于波:我做过最正确的事,就是当年花光260万积蓄买下两座四合院》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