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河南一名奶奶在厨房做了一锅包子,由于刚出炉的包子太烫,于是放在客厅晾着,然而没想到的是,隔了一会儿一家人准备出来吃包子时却发现每个包子上都被做了“记号”。 “哎呦,这不都浪费了吗?”几十个白胖的包子上,被画满了五颜六色的线条。奶奶刚一看到脸都白了,她特别勤俭,一辈子最舍不得浪费,看到好好的包子变成这样,实在有些心疼。 对于小孩子来说,白白胖胖的包子就像是一个个小画板,忍不住就要“动手创作”,可大人第一看到那满桌子的涂鸦包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血压上升。 不过孩子爸爸也并没有立马呵斥孩子,他蹲下来翻了翻,又拆开一个包子仔细看看,突然说:“没事儿,把皮揭掉还能吃。”于是他开始一层一层把有颜色的表皮揭掉,结果发现里面的馅儿和内层面皮是干干净净的,只是外层沾了笔迹。 这样一来,包子总算是保住了大半,奶奶松了口气,孩子也没被骂,只是被温和地告诉:食物不能乱画,笔是用来画纸的,而不是画吃的东西。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好笑,但也特别现实。家里有孩子的都懂:孩子的探索欲有时候比想象中强太多。他们不懂“可食用”和“不可乱动”的边界,只觉得有趣,好玩,新鲜,而很多麻烦,就是这么被制造出来的。 可换个角度说,这正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看世界的方式。 而且视频里这个爸爸的反应也让不少网友觉得挺温柔的,他没有指责孩子“怎么能这样”,也没有嫌弃其他人“看不住孩子”,而是先找最实际的处理方式:削皮继续吃。不浪费、不打骂、也不推责任,只是坦然接受现实,然后温和地把事情讲清楚。 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受益终生。 当然,这个事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家里如果有记号笔、颜料、剪刀这种物品,最好还是放高处,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对低龄儿童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你以为再正常不过的场景,他们可能随时给你整出点奇怪的事情。 总得来说,这件事之所以能在网上引发讨论,是因为它太真实了:孩子的顽皮,奶奶的心疼,大人的无奈,家庭的温柔等等,人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家的影子,所以网友们也笑称:“孩子这一波叫童心抽象派,纯原创”。 整件事虽然搞笑,却也透露着一种善意,毕竟大家都明白,小孩不是故意的,这样的小插曲既无伤大雅,也让生活多了一点故事,这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烟火气”。 信息来源: 星视频丨奶奶刚蒸的包子,被娃改成“抽象大作”,佛系老爸:揭了皮还能吃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