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

璟中玩转世界 2025-11-26 10:49:49

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真打疼,反倒能换来尊重和安静。 一记来自北方的响亮耳光,就这么从莫斯科甩到了东京的脸上。 三言两语,扎哈罗娃不仅把日本的脸面撕了个干净,还顺手点了一句中国:“别逼,中国真动手,后果不是谁都扛得起的。” 这话不只是说给日本听的,背后隐隐带着警告全场的味道。 最让人玩味的,是美国的反应——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反应。 往常风风火火的华盛顿,这回安静得出奇,像是突然忘了该怎么喊口号。 这局国际大棋,似乎又开始有点新意思了。 别看日本一副“和平国家”的样子,最近的动作可一点都不低调。 防卫预算一路飙、政策文件频频改、军备扩张一套接一套,甚至有高级官员公开讨论是否修改“无核三原则”。 这还不止,日方在中俄敏感问题上频频表态,哪里热闹往哪站。 结果,俄罗斯直接爆了。 三天两次发言,扎哈罗娃毫不遮掩地指责日本“拒不承认二战结果”、“篡改历史”、“挑衅邻国”。 一句句像钉子钉在桌面上,直指日本政坛右倾化趋势。 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对日本在“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长期不满,再叠加上日本配合美国在亚太地区频繁秀肌肉,莫斯科这回真是忍无可忍。 俄罗斯媒体干脆把话挑明了:中国要是真动手,可能有人趁火打劫;但一旦让挑事的真疼一次,周围可能就清净了。 这话听着不客气,但背后是满满的现实主义逻辑。 最让人意外的,是美国的态度。 往常日本一声咳嗽,美国那边马上“站台+发声+派舰”,全套流程走得比谁都快。 可这回,白宫、五角大楼、国务院集体沉默,连拜登时期那点外交套路都看不见了。 唯一发声的,是美国驻日大使馆的一位中层官员,言辞温和,回避关键问题,像是应付差事。 这不是美国的风格。那问题来了:美国在怕什么? 答案可能藏在几场兵棋推演里。 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模拟,美军如果在台海或东亚爆发大规模冲突,三周内将可能损失两艘航母、十几艘主力舰艇,还会耗尽远程导弹库存。 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更别说中国这几年在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上的提升,早就让五角大楼心里没底了。 所以美国这回不吭声,不是变“软”,而是知道自己手里的牌,不够硬。 说白了,能不能“打疼”,看的是实力。 中国现在的国防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钢少气多”的年代。 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三艘航母齐头并进,福建舰用上了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哪怕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这玩意儿“不容小看”。 更别提东风-21D和东风-26这俩“航母杀手”,射程覆盖西太平洋,美国军方的内部评估早就说了,未来想让航母靠近中国海岸线1500公里以内,得先掂量掂量。 而且,军事只是表面,背后的工业才是底气。 中国手里握着全球30%的制造业产能,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从芯片、稀土到能源,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整。 真要动起手来,中国有能力撑得住长期博弈。 这些不是喊口号,而是一层层打下来的“实力基础”。 对手能不能被打疼,先得看你有没有真本事。 中国现在,明显已经具备了让对手三思而后行的能力。 国际关系不是靠感情,是靠实力。 1950年,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抗美援朝,把“联合国军”打到谈判桌上。 当年的那一拳,打出了几十年的战略缓冲。 2016年南海仲裁闹得最凶的时候,中国三支舰队齐聚南海,美军航母想靠近,结果后退数百公里,最后不了了之。 那时候中国就已经表明一个基本态度:中国不想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现在俄罗斯的那句“打疼了,才能换来尊重”,其实就是现实主义的翻版。 你不够强,别人就会不断试探你;你一旦出手够狠,反倒安静了。 俄罗斯这回不只是替自己出气,更像是在为中国“敲边鼓”。 而美国的沉默,也不是偶然,是对现实的认知。 东亚这盘棋,已经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的时代,真正能定规矩的,是谁敢下狠手、谁有真本事。 中国的态度一如既往:不惹事,也不怕事。 这个“不怕”,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背后有完整的实力体系作为支撑。 谁要冒险,就得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被打疼”的代价。 俄罗斯说出了这句硬话,等于把东亚的局势点破——谁真敢碰中国的底线,怕是不会只疼一下这么简单。   参考:俄罗斯再度痛批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新华社客户端2025-11-21 06:58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璟中玩转世界

璟中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