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 在这之前,中国游客可是日本旅游业实打实的“金主”。差不多每个季度,咱们中国游客给日本经济贡献的消费就稳定在5000多亿日元,单是之前7到9月那三个月,就足足花了5901亿日元。 这钱可不是虚的,小到药妆店的护肤品、便利店的零食,大到电器城的数码产品、免税店的奢侈品,还有富士山周边的温泉酒店、京都的文化体验项目,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游客消费的身影。 那会儿日本不少商家都特意配了中文导购,甚至连支付系统都专门优化了微信、支付宝的收款功能,就是为了方便中国游客花钱。可以说,中国游客的到来,给日本旅游业乃至整个服务业都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可这好好的局面,全被日本政客高市早苗的一连串挑衅给搅黄了。她接二连三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大放厥词,摆出一副强硬的对抗姿态,彻底破坏了中日之间本该有的友好氛围。 咱们中国大使馆也是出于对公民安全的考虑,才发文提醒大家尽量避免赴日旅游。这可不是什么“抵制”,而是对国民安全的负责任提醒,毕竟谁也不想在一个氛围紧张的地方出游。 消息一出,日本旅游业立马就感受到了“寒冬”。以前那些挤满中国游客的免税店,现在货架前冷冷清清;京都、奈良的很多旅行社,原本主打的中国游客团几乎停摆,导游们要么闲在家要么转做其他业务;就连以中国游客为主要客群的温泉旅馆,入住率都掉了一大截,不少老板愁得睡不着觉。 要知道,日本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依赖度早就不低了,很多地方的旅游收入里,中国游客贡献的比例能占到三成以上,有些热门景区甚至能到五成。这么一来,收入锐减自然就成了必然。 熊野英生算出的2万亿日元损失,其实还只是直接的消费减少,背后的连锁反应更要命。比如旅游产业链上的餐饮、交通、零售等行业,都会因为游客减少而受到波及,不少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裁员甚至倒闭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一旦中国游客对赴日旅游的信心受挫,就算以后关系缓和,要重新吸引大家过去也得花不少功夫和成本,毕竟现在可供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太多了,东南亚、欧洲还有咱们国内的很多景区,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来说去,这事儿的根子其实很清楚,不是中国游客不愿意去日本消费,而是日本部分政客的挑衅行为,亲手砸了自家的“金饭碗”。 中日一衣带水,旅游业的互惠互利本来是双赢的好事,中国游客能买到心仪的商品、体验不同的文化,日本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能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可高市早苗这类政客只顾着自己的政治算计,无视两国友好的大方向,最终损害的还是日本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 现在熊野英生的警告算是给日本提了个醒,要想保住中国游客这块“大蛋糕”,光靠经济专家呼吁没用,关键还是得拿出实际行动来改善中日关系。 停止毫无意义的挑衅,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用真诚的态度修复两国之间的信任,这样才能让中国游客重新放心地踏上赴日之旅,不然别说2万亿日元,后续的损失可能会更严重。毕竟,旅游消费的前提,永远是安全和舒心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