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立大学的阮文泰教授:“虽然我个人对中国有意见,但不得不承认,在黄种人当中,只有中国敢于和西方叫板。”这句话一出,现场先是静默,随即议论四起。阮文泰还补了一句:“要不是中国挡着,整个亚洲早就被分了好几块。是中国人让黄种人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梁。” 往前数两百年,西方殖民者的船坚炮利可不是闹着玩的,抢地盘跟分蛋糕似的。印度被英国折腾成“皇冠上的宝石”,资源被掏空;东南亚各国轮流被荷兰、法国、美国拿捏,连自己的经济命脉都攥不在手里。那时候的亚洲,要么被直接殖民,要么成了半殖民地,西方说啥就是啥,黄种人在国际上连抬头说话的份都少。为啥没被全部分食?不是西方突然良心发现,是中国这块硬骨头他们没啃下来。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就没断过反抗,甲午海战输得惨,但义和团、辛亥革命从没停步,就算抗日战争打得艰苦卓绝,也没让日本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要是中国真垮了,西方殖民者顺着长江往内陆推进,整个亚洲的防线就彻底崩了,到时候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文化和土地都两说。 1950年抗美援朝更是把“叫板”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那时候美国领着十六国联军,装备好到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中国刚建国没多久,连像样的后勤都没有,硬是凭着“钢少气多”把美军逼回了三八线。 这一仗不光保了朝鲜,更给整个亚洲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来西方不是不可战胜的,黄种人也能在战场上赢他们。从那以后,西方再想在亚洲动武,就得先掂量掂量中国的态度。越南战争时美国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就是记着抗美援朝的教训,这背后都是中国给亚洲撑起的安全屏障。 要是光靠硬拼,还不足以让亚洲站稳脚跟,真正的底气藏在产业链里。阮教授说“中国挡着”,不光是军事上的挡,更是经济上的托。以前西方把亚洲当原料产地和廉价工厂,赚走最丰厚的利润,留下污染和贫穷。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牵头搞起了区域合作,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6.41万亿元,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南亚国家种的棕榈油、挖的煤炭,不用再看西方脸色定价,卖给中国就能换成实打实的发展资金;中国的高铁、锂电池技术输过去,帮他们建工厂、修铁路,让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根基。 就像中老铁路,2023年一年就有11.42万人次经这条铁路进出境,货物运输更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这种实打实的帮助,比空喊口号管用多了。 西方当然不乐意看到亚洲抱团发展,搞芯片封锁、技术壁垒,想把中国从产业链里踢出去。可他们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越封锁越强大”。美国搞芯片禁令,中国就自己搞研发,量子计算机、5G技术照样领跑;他们限制新能源技术,中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直接冲成世界第一,把西方的传统汽车市场都搅活了。 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吞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9.47万亿元,让更多亚洲国家不用再看西方脸色讨生活。 现在再看阮教授补的那句“中国人让黄种人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梁”,是真有道理。以前西方电影里,黄种人不是刻板的反派就是卑微的配角;现在中国空间站在太空运行,中国航母在大洋巡航,东盟国家跟着中国做买卖腰包鼓了,在国际会议上说话都硬气了。这种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凭着几十年的埋头苦干,硬生生在西方的封锁里闯出来的路。 阮教授的话之所以引发议论,或许是因为它戳破了一些人不愿承认的现实:评判一个国家的价值,不能只看眼前的小摩擦,更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它能不能给身边人遮风挡雨。中国或许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在“不让亚洲被瓜分、让黄种人有尊严”这件事上,它从来没掉过链子。 这不是自吹自擂,是无数历史和现实堆出来的结论——西方的规则再霸道,也架不住有人敢说“不”,而中国,就是那个最坚定的发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