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不到二十分钟,50多天大的宝宝就被奶奶偷偷剃成了光头,河南南阳这位宝妈回家看到的那一刻,直接崩溃哭了整整一个小时。 宝妈说宝宝原本发质特别好,自己一直担心剃胎发会损伤娇嫩的毛囊,平时都特意留意着,没想到还是没防住。奶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抱着老一辈的想法,觉得不剃胎发的孩子容易生病,完全是出于疼孩子的心思,最后宝妈也选择了原谅,毕竟没人想真的为难老人。 谁都知道奶奶没有坏心眼,那份想让孩子平安健康的心意比金子还真,但这种“为你好”的偷偷越界,真的太让人憋屈了。宝妈哭的哪里是那几根胎毛啊,是自己小心翼翼守护宝宝的心意被无视,是作为妈妈的话语权被轻易剥夺。宝宝的头皮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厚,囟门还没闭合,剃发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划伤头皮、引发感染,甚至损伤毛囊导致以后长不出头发,这些科学常识,在老人的传统经验面前,好像都成了“小题大做”。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育儿矛盾在太多家庭里天天上演。你不让给孩子喂零食,老人偷偷塞;你主张科学穿衣,老人非要裹成“粽子”;你强调自主进食,老人追着喂饭。老一辈总说“你们小时候就是这么带大的”,可时代不一样了,育儿知识在更新,现在养孩子更讲究科学和安全。胎毛本来会自然脱落,根本不用特意剃,所谓“剃了头发更浓密”的说法,也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头发的疏密早就由遗传决定了。 隔代亲的爱很珍贵,但爱也需要边界感。祖辈帮忙带娃是情分,可不能把“协助”变成“主导”,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偷偷做事的背后,其实是缺少沟通和尊重,老人觉得自己有经验不用商量,年轻人觉得自己懂科学却不被重视,最后矛盾越积越深。其实宝妈的崩溃,本质上是无力感—,自己千防万防,却连孩子头上的头发都做不了主,这种不被尊重的委屈,只有当过爸妈的才能懂。 没人怪奶奶的爱,可这种“以爱为名”的越界真的要不得。育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谁的经验老谁就说了算”。你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育儿矛盾?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来源:起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