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11月24日,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型无人机“海上卫士”23日在北九州机场着陆时,螺旋桨和尾翼与跑道接触并受损,国土交通省已将其认定为“重大事故”。 根据日本媒体说的细节,这架无人机当天下午六点半执行完任务往回飞,地面人员远程操控它落地后,机身突然动不了了。凑过去一看才发现,机身后头那4片螺旋桨的尖儿全弯了,底部垂直尾翼的顶端也磨出了印子,明显是落地时后半截狠狠砸在了跑道上。 虽说没伤人,但北九州机场的主跑道一下就关了40分钟,后面3架民航航班全延误了,乘客们都怨声载道的。 最让日本肉疼的就是这笔钱。要知道这MQ-9B是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的热门货,日本为了加强所谓的“海上监视”,2025财年特意从防卫预算里拨了415亿日元买这种无人机,单架成本就快40亿日元了。 按说这钱花得值,它翅膀展开有24米,能连续飞24小时以上,飞4300多公里都没问题,装着红外夜视摄像头和搜索雷达,既能盯着半沉在水里的潜艇,还能给日本军舰的反舰导弹当“眼睛”,引导导弹打远地方的目标,日本把它吹成“西南诸岛的空中屏障”。 可谁能想到,这“屏障”第一次正儿八经干活就掉链子。更尴尬的是,日本买它时打的小算盘全被戳穿了。之前日本政府说买无人机是为了“应对领空被侵犯”,但懂行的军事专家早戳破了,MQ-9B根本没法跟踪空中目标,主要就是查海上情况,说它能“防空”纯属骗自己。它真正的用处,是配合日本自卫队的远程武器,在西太平洋当“空中间谍”。 这也不是日本买美国装备第一次出糗了。之前花上百亿买的F-35隐形战机,有一架刚服役就掉太平洋里了;号称“国产先进”的P-1反潜机,也出过发动机故障紧急迫降的事儿。这次MQ-9B出问题,到底是美国货本身质量不行,还是日本操作人员远程控制时弄错了,现在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人还在查。但有一点很清楚,靠花大价钱买安全感,日本这路子是越走越跑偏了。 更有意思的是性价比。旁边土耳其的TB2无人机,在纳卡冲突和俄乌战场都经过真刀真枪的检验,一架才500万美元,还不到MQ-9B的十分之一。可日本偏认准美国货,明知道不划算还硬着头皮买。现在这架金贵的无人机刚落地就伤了,后续修它又是一笔不少的钱,负责买这玩意儿的官员,估计得连夜写检查。 现在日本海上保安厅只能嘴硬,说“不影响之后的部署计划”,但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儿不光是钱的问题。连平稳落地都做不到,真到了海况复杂的地方执行任务,这无人机能靠谱吗?要是哪天在敏感海域掉下来,说不定还会惹出新麻烦。说到底,40亿日元买不来绝对安全,更买不来真的安心,靠砸钱抱美国大腿换安全感,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