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号晚上,中方突然同特朗普通了一个电话,极为罕见地集中谈了台湾问题。可以

飞天史说 2025-11-25 11:17:30

11月24号晚上,中方突然同特朗普通了一个电话,极为罕见地集中谈了台湾问题。可以说这次通话是对日本和台湾地区释放的明确信号,也会把高市早苗和赖清德惊出一身冷汗。为什么这么说呢? 11月24日这场中美高层通话,表面上看是一次常规的外交互动,实际上却是一次“当面点题”的战略操作。 中方这回没有绕弯子,直接把台湾地区问题摆到了桌面,而且火候掌握得正好。时间选得极妙,不偏不倚,刚好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言论、美国国会又在推波助澜“挺台议案”之后。 此刻中方突然主动出招,背后意味不言自明。这不仅是给美日小团体敲了警钟,更是给台岛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泼了盆冷水。 说到底,这次通话是一次实打实的信号释放。中方这次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分量可不轻,既把台湾地区问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挂上钩,还顺手把“台湾地位未定论”这种说法怼了回去。 从历史到道义,从法理到现实,中方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既是对美日的正面回应,也是对外部势力不断搅局的有力回击。 其实,大家都明白,2025年正好是二战胜利80周年,这个节点并不普通。中国此时重申历史立场,既是回顾,也是警示。用历史镜头拉开距离,很多事情一目了然。 日本这些年在台海问题上频频试探底线,把“台湾有事”挂在嘴边,实际上是想借题发挥,趁乱突破宪法束缚,为自身谋取更大“战略空间”。 可惜算盘打得再响,碰上中美高层这样直接的“定调”,日本的空间一下子就被压缩得死死的。 美国国会那边也没闲着,“挺台议案”炒得热火朝天,看似要给台岛加油打气,实则是在用台湾地区做筹码,撬动中美关系。 可特朗普的表态颇为耐人寻味,他说“理解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外界普遍认为美方这次不想在台海“主动点火”,而是选择了谨慎观望。对比过去美方经常高举“自由旗帜”四处点火,这次明显是踩了刹车。 可以说是中方通过历史叙事压缩了美日的操作空间,"台独"势力一时间找不到借口了。 再看通话的结构安排,往年中美对话经常先谈经贸、科技之类的常规议题,这次却罕见地把台湾地区问题摆在了议程最前头。 这样的安排,说明中方已经把台湾地区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表明中美关系正在经历一次新的校准。中方主动把底线亮出来,就是告诉对方:这个问题没得商量,谁也别想越线。 这场通话之后,最紧张的恐怕就是日本和台岛那边。高市早苗本来想借着“台湾有事”说法,趁势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结果中美一通话,日本媒体立马警觉起来。 假如美中协调达成共识,日本那些冒险政策就会被孤立。日本原本的小算盘一下子就落了空。 台岛方面更是坐不住了。赖清德前脚刚跟高市早苗“唱双簧”,民调立马跳水,这也算是给赖清德一个有力的警告。 台岛舆论也没给好脸色,有媒体直接讽刺赖清德“媚日舔日终遭反噬”。这说明什么?中美一旦直接沟通,"台独"势力所谓“外援论”就成了泡影,岛内那些幻想靠外部撑腰的人,立马心虚了。 有专家分析得很到位,中美这次在台海问题上的默契,其实已经把“台独”势力的空间压到最小。以前台岛有人总想着“倚美谋独”,现在美方都表态要谨慎,岛内冒进的声音自然就会收敛不少。 地区局势越紧张,越考验大国的定力和实力。中国这次以历史和法理为锚,既为台海局势立了规矩,也让外部势力明白,搅局没好下场。 这次中美高层一通话,直接把“台独”势力的幻想戳破了,也让日本那点小算盘暴露无遗。区域局势的本质,不是靠谁喊得响、谁动作多,而是看谁能稳住阵脚。 正如媒体所说,“当大国把话挑明,小动作便失去了土壤”。台海的走向,终归还是要靠民族复兴的大势来决定。 参考资料:关键时刻一个重要电话!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2025-11/25 02:10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