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谁会开“第一枪” 纠结谁开第一枪就是迂腐? 其实我老在琢磨,这个“第一

一个行路人 2025-11-25 06:18:54

中日之间谁会开“第一枪” 纠结谁开第一枪就是迂腐? 其实我老在琢磨,这个“第一枪”,到底指的是什么。真就是咱们新闻里看到的那种,军舰对峙,火炮轰鸣吗?我总觉得,这枪声,可能早就响了,只是不在海面上,我们很多人没听到罢了。 这几年大伙儿都能感觉到吧,日子好像没以前那么顺了。刷手机,一会儿是这个芯片被卡脖子,一会儿是那个产业链要外移,今天这个东西要加税,明天那个技术不让用。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看着离我们很远,好像是国家层面的大事。但你最后是不是都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了? 我有个朋友做外贸的,前几年风生水起,这两年天天唉声叹气,说海外的单子越来越难做,不是被这个壁垒挡住,就是被那个审查卡着。这不就是已经开打了吗?没有硝烟,没有炮火,可每一道技术封锁,每一次产业链的转移,不都是在削弱我们的实力,抢夺我们的未来吗?这比真刀真枪的对垒,来得更隐蔽,也更漫长。 再回过头来看日本的那些挑衅,感觉就不一样了。它更像是一个棋子,或者说是一个信号。真正的棋盘,是在全球的科技、金融和产业布局上。那边在做的,是想把我们困在低端产业链里,不让我们往上走。我们呢,要做的就是偏要往上走。 那根弦肯定不能松,那是我们的底线,是1950年先辈们用命换来的尊严。但光有这个还不够。真正的“敢战”,可能不只是军事上的,更是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把被卡脖子的技术,一个个给它攻下来。把我们的新能源车,我们的光伏,我们的各种好东西,堂堂正正地卖到全世界,让别人不得不用,用了还想用。 最好的“止战”,就是我们自己强大到别人动不了,也离不开。当我们的科技、我们的品牌、我们的标准成了世界硬通货的时候,谁还敢轻易跟我们谈什么“第一枪”?那时候,讨论这个话题本身,就真的成了迂腐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一个行路人

一个行路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