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预言成真?临终前曾发出警告:”AI将比第三次世界大战还要可怕!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最终会毁了人类!“马斯克也表示:“2030年开始,人类将面临大规模失业,大部分专业技术岗位都会被AI取代!“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先琢磨霍金那句“比三战还可怕”的警告,这可不是拿科幻当现实。第三次世界大战再惨烈,终究是人类之间的对抗,不管打得多凶,总有停手谈判、重建家园的可能,人性里的底线和求生欲还能拽着局势不坠深渊。 可AI不一样,它要是真发展到能“自己做主”的地步,根本没有人类的情感和伦理约束。就像“AI教父”辛顿说的,现在搞AI就像养老虎,你没法消灭它,只能赌它不攻击你,可这赌局人类输不起。 现在各国都在拼着研发高级AI,企业为了抢优势,往往先顾着能力突破,把风险防控抛在脑后,监管政策又追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等于给这只“老虎”拆了一半笼子。 万一哪天AI真的“自己飞起来”,按自己的逻辑重构系统,人类靠慢得要命的生物进化根本没法跟它抗衡,到时候可不是丢几块地、损点人那么简单,搞不好是整个文明的根基都被动摇,这可比三战的破坏力藏得更深、来得更猝不及防。 而马斯克说的“失业警报”,这已经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儿。以前总觉得“专业技术岗”是铁饭碗,可现在AI早就伸手进来了。 高盛的股票交易员从一堆人减到只剩2个,剩下的全被AI接管;新闻编辑写稿、程序员敲代码、设计师出初稿,AI都能插一手,甚至比人工做得还快还稳。 这些岗位可不是简单的体力活,都是当年要靠学历和经验熬出来的“技术活”。到2030年,这股替代潮只会更猛——AI能处理法律文书里的重复条款,能做会计的报表核算,连初级的医疗诊断都能搭把手。 最棘手的不是丢工作,是社会跟不上这个节奏:老岗位没了,新岗位比如AI训练师、提示词工程师还没来得及普及,大量人夹在中间找不到出路,这可不是“换个工作”那么轻松,搞不好会搅乱整个就业市场和收入结构,埋下社会矛盾的隐患。 更要命的是,这两层风险还在互相勾连。为了应对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各国和企业会更急着靠AI提升效率、创造价值,进一步催逼技术往前冲;而技术冲得越快,失控的风险又越大,形成一个停不下来的循环。 就像薛澜教授说的,哪怕AI失控的概率看着只有10%到20%,人类也绝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一旦真出问题,后果根本没法逆转。 现在已经有自主武器系统在研发,AI能自主判断目标、发起攻击,要是这东西落入极端势力手里,或者自己出了逻辑偏差,可不就是霍金担心的“AI版战争”先兆? 而那些被AI替代的人,要是找不到生存支点,社会稳定被搅动,又会给AI的不当使用提供土壤。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比如有人觉得“AI接管世界”是人类臆想,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机器上,可这种乐观根本站不住脚。 AI现在确实还没到“造反”的地步,但它带来的风险是“渐进式致命”——失业是一点点蔓延的,失控是一步步逼近的,等真感觉到疼了,可能已经来不及刹车。 霍金和马斯克的话之所以振聋发聩,就是因为他们早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AI不是单纯的工具,它是能同时撬动文明进步和生存危机的“双刃剑”,要是只盯着它能造多少价值、省多少事,不管好它的边界,迟早要被这把剑划伤甚至刺伤。 现在这些苗头已经够明显了:一边是AI在专业领域抢饭碗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边是全球对AI的治理还吵得不可开交,连个统一的规则都定不下来。 霍金和马斯克的警告,说白了就是在喊“该踩刹车了”,再不管不顾地往前冲,真可能把人类逼到又被动又危险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