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可真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

风林事儿说 2025-10-30 14:56:11

美国“变脸”可真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这次吉隆坡磋商充满拉锯,双方从301关税、海事物流谈到稀土管制,熬了五个半小时才敲定 “初步共识”,美方甚至主动放出 “希望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的温和信号,看上去像是要给经贸关系降温。 可就在共识公布的同一天,贝森特就撕破了温和面具,明说出口管制绝不让步。这操作说实话,谁看了不迷糊?一边谈合作,一边加码限制,美国这“变脸”速度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其实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在经贸等能捞好处的领域装出合作姿态,一涉及科技霸权这类核心利益,立刻露出打压的真面目。就拿这次吉隆坡谈判来说,过程本就充满拉锯,中方坚持要美国取消对造船业的301关税制裁,美方则逼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配额,谈了五个半小时才达成初步框架。贝森特谈判时还承诺“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可协议刚落地,就急着划清界限,强调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管制绝不松动。 这种翻脸速度,和之前在半导体领域的反复操作如出一辙。早几年特朗普政府先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把所有沾美国技术的华为芯片都管起来,后来拜登政府又加码,拉上日本、荷兰搞设备封锁,甚至想给AI芯片设全球许可框架。 等到第二届特朗普政府,表面上批准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转头就要求抽走15%的收益,搞得国会都质疑这违宪,从头到尾都是一边喊着“市场规则”,一边用行政手段硬卡脖子。 在稀土这种关键资源领域,美国的套路也一样。嘴上说着要和盟友构建“供应链安全体系”,背地里却一直卡中国技术出口的脖子,可自己的稀土产业根本撑不起来。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花了7年时间,连高纯稀土都造不出来,而中国光精炼产能就占全球92%,还握着58%的稀土专利。 更讽刺的是,美国拉德国搞稀土“价格下限”机制,德国直接拒绝,因为这会让本国车企成本涨15%以上,毕竟他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美国自己企业也怨声载道,英伟达2025年在华收入跌了66%,损失超百亿美元,全拜出口管制所赐,可美国政府照样硬扛,眼里只有霸权,哪管企业死活。 这种“合作是幌子、打压是真心”的操作,其实从冷战时就有了传承。当年搞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设“中国委员会”搞技术封锁,巴统解散后又弄出瓦森纳协定,33个国家联手卡发展中国家的脖子,核心就是针对中国。 2018年之后更直接,搞“小院高墙”战略,又是芯片四方联盟,又是《芯片与科学法案》砸钱建厂,看似在搞“精准合作”,实则是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就像这次吉隆坡会谈,美国愿意在关税、芬太尼这些“非核心领域”让步,无非是因为农产品要卖、芬太尼要管控,可一碰到半导体这种能决定未来霸权的领域,立刻原形毕露,根本不在乎什么“谈判诚意”。 连美国自己的国会报告都承认,出口管制的真实目的就是“延缓中国先进技术能力形成”,而非所谓的“国家安全”。 可事实是,越打压中国自研越快,美国禁了EUV光刻机,中国28纳米芯片已经量产,14纳米也试产了,华为海思的麒麟9100性能都快赶上高通了。反倒是美国自己,制造业岗位空着没人填,科技企业丢了大市场,盟友还离心离德。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变脸”戏码,美国演了一次又一次,说到底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既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又怕中国赶上来,只能靠着“嘴上合作、行动打压”的套路苟延残喘,可这条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

0 阅读:0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