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

康安说历史 2025-11-24 23:50:12

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中国的战略,想请教韩国对中国的看法。”这说明,高高在上的德国人,开始虚心请教亚洲国家,并开始认真调整对中国的战略了。 先说说韩国那点事儿,二十年前的韩国多风光啊,“汉江奇迹” 的光环晃得人眼晕,那会儿韩国 GDP 能占到中国的八成多,首尔街头的年轻人提起 “韩国模式”,那下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可现在再看,2024 年中国 GDP 都冲到 18.5 万亿美元了,韩国才 1.76 万亿,连零头都不够,这落差搁谁身上都得五味杂陈。 最让韩国揪心的是支柱产业的崩塌,以前三星芯片多牛啊,2017 年凭 7 纳米芯片垄断全球高端市场,盈利冠绝全球,可到 2025 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直接暴跌 55%,芯片业务一季度净利润缩水 62%,从赚大钱的变成赔钱的,根子就是丢了中国市场。 为了配合美国的管制,三星 2023 年缩减对中供应,一下子丢了 30% 的全球订单,更要命的是中国自己的芯片起来了,长江存储的闪存技术超了三星还便宜 20%,华为海思也打破了依赖,把三星在华的份额从 2022 年的 28% 硬生生拉到 2024 年的 9%。 造船业更是惨,以前韩国 LNG 船垄断全球 80% 的订单,现在彻底反转,2024 年中国新接订单占了全球 70% 还多,韩国才 17%。 更讽刺的是,韩国造船还得用中国钢材,咱们的钢材又便宜 15% 到 20% 质量还达标,它想换都没的换。汽车业也没好到哪儿去,2016 年韩系车在华一年卖 65 万辆,2024 年市占率直接跌破 1%,跑去北美还面临加征 25% 关税的威胁,加税后就得亏本。 你说韩国人能不矛盾吗?一方面 2025 年一季度半导体对华出口还占 137.3 亿美元,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看着自己的王牌产业被超越,心里又堵得慌,这种又依赖又不服气的劲儿,太真实了。 再看德国,以前那可是欧洲的 “发动机”,对华政策向来自己拿主意,哪用得着请教别人?可现在不一样了,默克尔时期的 “建设性接触” 早就不管用了,改成了啥 “现实性接触”,说白了就是承认改变不了中国,又怕被中国赶超,想合作又想防着,典型的左右为难。 德国最头疼的就是汽车业,以前大众、宝马在华横着走,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追上来了,不光在国内卖得火,还往欧洲冲,抢德国人的饭碗。 更关键的是德国经济离不开中国,嘴上喊着 “去风险”,身体却很诚实,贸易往来一点不敢断,这种想硬气又硬不起来的样子,跟韩国简直一模一样。 为啥德国偏偏找韩国请教?因为韩国的处境太有参考价值了,夹在中美之间,经济上靠中国吃饭,安全上靠美国保护,在钢丝上走了这么多年,多少有点经验。 德国现在也面临这难题,既不想跟中国闹翻丢了市场,又得应付欧盟里的 “价值观” 压力,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这不就是另一个韩国吗?默茨这一问,其实是想知道 “怎么才能既从中国赚钱,又不得罪盟友”,说到底就是找个平衡的法子。 你看这俩国家,以前都觉得自己的模式牛得不行,对中国要么带着优越感,要么想着 “以商促变”。 可现在中国不一样了,芯片自给率从 2014 年的 14% 涨到 2023 年的 23%,再过两年可能摸到 27%;新能源汽车、造船这些高端制造也赶上来了,这哪是 “崛起”,这是 “超车” 啊。 德国和韩国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既是它们的大市场,又是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这种又爱又恨的纠结,能不是镜像吗? 说来说去,不是德国人突然谦虚了,是世界变了。二十年前韩国靠汉江奇迹傲视同侪,如今得看中国市场脸色;以前德国靠工业优势高高在上,现在得向亚洲国家请教对华策略。这背后都是中国实力的崛起,是全球格局的转向。 德国要是真能从韩国的经历里学明白 —— 对华战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得务实不能任性,那才算真的清醒了。毕竟生意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才能共赢,这点韩国人用十年时间才想透,希望德国人别花更久。

0 阅读:82

评论列表

9821782

9821782

2
2025-11-25 00:23

关心的是韩国怎么回答的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