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禾赛发布了基于RISC-V的激光雷达主芯片,并发布了256 线安全激光雷达 ATX 的「焕新版」。大概梳理一下亮点——首先是激光雷达用到的芯片。费米 C500 采用 RISC-V 架构,相比我们更熟悉的ARM架构之类, RISC-V 是一个开源的指令集架构,禾赛强调了主打一个——「自主可控」。如何确保供应链安全与技术迭代自主性?在汽车供应链,特别是芯片供应链愈发脆弱的今天,这是作为头部激光雷达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其单芯片集成 MCU、FPGA、ADC 于一体,是全球首款片上融合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双重认证的激光雷达专用主控芯片,从硬件层满足车载场景对可靠性与信息安全的严苛要求。根据禾赛的官方信息,他们是目前是唯一行业做到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器、TIA 芯片、ADC 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器七大关键部件全栈自研的激光雷达公司。截至 2025 年 11 月,禾赛共有 16 款自研芯片获得 AEC-Q 车规认证,已累计交付达 1.85 亿颗(指自研芯片和半导体器件累计交付量,单颗雷达需要非常多的芯片)。发布会上,禾赛回顾了905和1550nm路线的发展历程。从2025年年底来看,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两条路线存在优劣之分。但是针对不同的激光探测技术路线,禾赛也对于现行技术进行了梳理。当前所有激光雷达的工作模式中都有一环是“模数转换”,且最终都输出数字信号,工作原理都和数码相机类似。行业里主流使用的 【APD】、【SiPM】、【SPAD】 三种激光探测技术没有任何技术优劣之分。是否具体如此, 马上会给大家带来一期深度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