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伙在俄逆袭记:从辍学工人到厂长,还收获了高中生女友的爱情 俄罗斯木材厂里,30岁的吉林小伙吴有志看着眼前的中俄员工混编团队,想起十年前刚跨境打工时连"你好"都不会说的自己。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夏天,18岁的俄罗斯姑娘维罗妮卡会带着亲手做的红菜汤来工厂,说要跟他学做红烧肉。 初中毕业那年,吴有志跟着同村大叔跨过黑龙江。 当时吉林省赴俄务工潮正盛,村里一半年轻人都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讨生活。 " 本来想随便挣点就回家,"他后来常跟人说,"但后来发现这木头里藏着大学问。 " 中资企业带来的全自动锯木设备让他着了迷,白天跟着技术员打杂,晚上就抱着俄汉词典啃说明书。 2025年的俄罗斯木材行业正经历阵痛。 谢格扎集团旗下的锯木厂刚裁掉350人,占员工总数的35%。 欧洲市场丢了,转向亚洲又碰上物流堵。 广信木业却在这时逆势扩张,他们的"3.0管家式服务"不光卖设备,还包安装培训。 吴有志所在的托木斯克合作区就有他们的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0万立方米。 厂里的俄罗斯老师傅一开始瞧不上这个中国毛头小子,直到有次进口设备卡壳,技术手册全是中文,吴有志硬是凭着记忆画出零件图。 现在他手下管着40多个俄罗斯工人,车间里的标语一半中文一半俄文。 " 技术才是硬道理,"他常跟新来的中国实习生说,"语言不通可以比划,机器坏了可没人替你扛。 " 遇见维罗妮卡纯属意外。 那天她来给在厂里当厨师的姑姑送东西,闻到食堂飘出的红烧肉味就挪不动步。 这个蓝眼睛的姑娘比吴有志小12岁,按俄罗斯2025年新法规,刚到法定婚龄。 " 她姑姑一开始急得直摆手,"吴有志笑着回忆,"说我拐骗未成年人,后来看我把工资卡都交给她保管,才松了口。 " 俄罗斯婚恋网站Mamba的调查说,42%的年轻女性愿意考虑中国男性。 但真要走到一起并不容易。 维罗妮卡的父母一开始也有顾虑,毕竟60%的俄罗斯家庭对跨国婚姻还是持保留态度。 直到吴有志用攒下的钱在托木斯克市中心买了套两居室,房产证上写了两个人的名字,老两口才真正松了气。 今年中俄互免签证政策实施后,厂里的俄罗斯同事常托吴有志帮忙买中国小商品。 他发现维罗妮卡的手机壳、背包都是中国网红款,连她妈妈用的养生壶都是从哈尔滨背回来的。 " 以前总觉得文化差异是道坎,"吴有志说,"现在倒觉得这差异本身就是吸引力。 " 他打算明年带维罗妮卡回吉林老家,看看长白山,尝尝真正的东北酸菜白肉锅。 从跨境打工仔到中俄合资工厂厂长,吴有志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 就像托木斯克合作区里那些中欧班列,一趟趟把木材运出去,把中国技术带进来。 他和维罗妮卡的爱情也一样,在日常的锅碗瓢盆和机器轰鸣中,慢慢熬出了滋味。 这个冬天,他们打算在厂区办个中俄美食节。 俄罗斯大妈教包酸菜饺子,中国师傅演示红烧肉做法。 如此看来,国与国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就隔着一碗热汤,或者一句带着口音的"我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