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一旦开打,俄罗斯会帮我们吗?毕竟俄乌冲突我们没出面。日本届时肯定会有帮手,又是多国联军的局面。真是那样,如果短时间拿不下,可能又变成消耗战。但日本也不蠢,知道自己只是西方的炮灰,他也只是借此机会解禁武器,如果不是美国逼急了应该不会主动下场。所以情况确实复杂,要么不打,要么一定得一次打服。 这个问题,其实戳破了国际关系中最现实的一层窗户纸: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很多人觉得,我们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了事实上的中立,没有跟着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算是给足了莫斯科面子。 那么将来我们有事,俄罗斯理应投桃报李。这种想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俄罗斯会不会出手,不取决于我们过去做了什么,而取决于一场东亚大战,对当下的俄罗斯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莫斯科而言,太平洋的火焰将是来自华盛顿的最好礼物,能将美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资源和注意力一分为二,极大缓解它在乌克兰方向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有足够的动机乐见其成,甚至会在背后推波助澜。但这种“帮助”会是什么形式?恐怕很难是直接的军事介入。一个深陷乌克兰泥潭的俄罗斯,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意愿再开辟一个如此巨大的战场,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更有可能的是,俄罗斯会提供外交支持、情报共享,或许会在其他地方给美国制造麻烦,形成一种战略策应。这种帮忙,是务实的,是算计好的,绝非两肋插刀式的江湖义气。 再来看所谓的“多国联军”。美国下场是必然的,美日安保条约摆在那里。澳大利亚、英国这些“五眼联盟”的成员,大概率也会追随美国。但这就能形成一场压倒性的“联军”吗?恐怕也未必。 韩国的位置就极其尴尬,它既依赖美国的保护,又与日本有历史积怨,更与我们有紧密的经贸联系,一旦卷入,其自身经济和安全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菲律宾等国,或许会在一些岛屿问题上挑衅,但要让他们真正参与一场大国间的全面战争,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欧洲的北约国家,口头谴责和制裁肯定少不了,但要让他们跨越半个地球,派主力舰队来西太平洋参战? 他们连乌克兰的军援都显得力不从心,又有多大的意愿和实力来开辟第二战场?所谓的“联军”,很可能只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少数几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骨干的松散联盟,其内部各怀鬼胎,决心和耐力都值得怀疑。 至于日本,把它简单地看作“西方的炮灰”,其实是小看了安倍晋三以来日本政客的战略野心。日本当然清楚自己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但它更想利用这颗棋子的身份,实现自己的“国家正常化”。 一场台海危机,对日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它可以让日本名正言顺地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大规模扩充军备,将自卫队彻底变成一支能攻能守的正规军。 所以,日本不是被动地“被美国逼急了”,而是在主动地引导局势,利用美国的战略需求,为自己松绑。它可能会表现得比美国更激进,不断试探底线,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让战争无法避免的氛围,从而完成它几十年未竟的“修宪大业”。 它不是蠢,而是精明地盘算着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这样一来,整个棋局就变得异常清晰。速战速决,几乎成了唯一可行的选项。一旦战事拖延,哪怕只是几个月,局势就会变得对我们极为不利。 时间会帮助“联军”完成动员和集结,会让一轮又一轮的制裁生效,会慢慢耗尽我们的战争潜力。所以,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须在短时间内,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击垮对方的抵抗意志和作战能力,造成既成事实,让外部干预来不及、也不敢介入。 这需要何等的决心、实力和运气?这背后隐藏的风险,足以让任何一个决策者夜不能寐。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冲突,而是一场国运的豪赌,赌桌上压上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面对这样一张错综复杂的牌桌,真正的胜利究竟是什么?是军事上的完胜,还是在开战前就让对手彻底放弃幻想?这恐怕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