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是人性!我国提倡植树造林,可为什么我国的大功臣,为全国贡献了31%商品木材的桉树,却被安上“亡国树”,“断子绝孙树”的恶名? 上世纪末的中国正跟土地荒漠化死磕,南方大片红壤丘陵光秃秃的,一下雨就水土流失,老百姓想砍根木头盖房都得靠进口,植树造林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可本土树种长得太慢,松树、杉树要十几年才能成材,根本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时候,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树在老家能在贫瘠的沙地上扎根,一年能长两三米,简直是为快速绿化量身定做的。于是桉树被引进南方,很快在广西、广东、云南扎下根,光是广西的种植面积后来就占到了全国的一半还多。 谁也没想到,这位“绿化功臣”后来会被骂得那么难听。有人说桉树是“抽水机”,种过的地方泉水会干涸;说它是“抽肥机”,能把土壤里的养分吸光,种完桉树再种别的啥都长不了;更邪乎的是说它“有毒”,树叶掉在地上会毒死庄稼,连附近的人都得怪病。这些说法越传越邪乎,“亡国树”“断子绝孙树”的帽子就这么扣在了桉树头上。 可这些说法真能站住脚吗?先说说“抽水机”的谣言。中国林科院早就做过实验,桉树的蒸腾速率其实比杉木还低,一棵成年桉树一天耗水也就几升,跟一棵老槐树差不了多少。 那为啥有些种桉树的地方井水浅了?根本不是树的问题,是早年种桉树的人为了多赚钱,一亩地塞了两百多棵苗,密度比正常森林高了三倍,再加上南方本来就少雨,地表植被又被清光了,才导致水分跟不上。说白了是人种得太密,不是树喝得多。 “有毒”的说法就更离谱了。确实有研究说纯桉树油有毒性,可那得是一次性喝进去好几毫升才会出事,平时树叶挥发的那点量,连蚊子都熏不走,更别说害人了。 至于说桉树底下长不出别的植物,那是因为早期种植户为了省事,会喷除草剂清理林下植被,跟桉树本身没关系。现在广西很多桉树种植区都搞起了混种,在桉树行间种上相思树、杉木,地表再铺层牧草,不仅没影响,反而能保持水土,土壤肥力还比单一林更高。 桉树的贡献其实藏在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年全国每年消耗的商品木材里,三分之一都来自桉树,要是没有它,咱们的造纸厂、人造板厂得停工一半,家具价格说不定得翻番。 在广西,光是桉树产业就带动了两百多万人就业,不少贫困户靠种桉树脱了贫,以前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银行”。 更别说生态效益了,桉树每年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南方很多曾经的水土流失区,都是靠桉树先稳住了水土,才有了后来的多样化造林。 那这恶名到底是怎么来的?说到底还是人性里的片面和功利在作祟。最早骂桉树的,有一部分是其他树种的种植户,看着桉树长得快、赚钱多,心里不平衡就编瞎话抹黑;还有些人看到个别地方因为不合理种植出现了问题,不怪种植方式,反而直接把账算在树身上,以偏概全地喊“禁种”;更有不少自媒体为了流量,把小问题夸大成人命关天的“生态灾难”,标题越惊悚越有人看,哪管事实到底是什么。 最讽刺的是,现在那些骂桉树最凶的人,家里说不定就有桉树做的家具、用桉树纸浆造的纸巾。这些年国家早就规范了桉树种植,要求合理密植、混交造林,还划定了生态保护区禁止种桉树,曾经的问题早就解决了。可“亡国树”的谣言还是没停下来,就像有人宁愿相信道听途说,也不愿抬头看看漫山遍野的桉树,正默默撑起中国的木材供应半边天。 说到底,桉树从来不是什么“灾星”,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不愿探究真相、只顾发泄情绪的人心。一棵树种得好不好,关键在人种得对不对;一件事该不该骂,得先弄清楚来龙去脉。要是任由偏见和谣言横行,下次再遇到能解决问题的“功臣”,说不定还会被当成“祸根”扔掉,这才是最该警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