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消息,2025年11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个重要信号。其实在今年7月,印度已经时隔五年重新开放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申请,但当时只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地方办理,现在总算扩大到全球所有使领馆都能办了。而且上个月,两国还恢复了中断五年的直飞航班,首趟飞机已经从加尔各答飞到了广州。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签证解冻”,背后藏着精妙的外交节奏。印度政府这次将签证办理范围从驻华使领馆扩展至全球所有外交机构,分明是刻意选择的政策升级。莫迪政府似乎在玩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舞蹈,先用局部开放试探水温,再用全面放开展示信心。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王毅外长访印时双方达成的十项成果中,明确写入了“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签证便利”的条款。这场签证解冻戏码,剧本早就写好了。 印度旅行社老板维克拉姆·拉纳的抱怨道破了天机:当前印度面向中国游客的签证流程依然复杂耗时,导致中国游客纷纷转向其他目的地。申请者需要提交余额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的六个月银行流水,还得亲自前往指定城市递签。在世界各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的大潮中,印度这道门槛显得格外突兀。印度使馆微博留言区里中国网友的吐槽,暴露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温差。 新德里国际机场T3航站楼至今缺少中文服务,孟买火车站的电子屏只显示印地语和英语。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记录强奸案31516起,平均每日超过86起。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与印度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印度旅游业者眼巴巴指望着中国游客的钱包。疫情前,印度旅游部长阿方斯曾立下雄心:要吸引至少1%的中国出境游客,长远目标更是高达10%。旅游业作为印度重要的就业部门,提供了两千多万个岗位。然而要想打动中国游客,印度需要升级的不仅是签证政策,还有整个旅游服务体系——从中餐供应、中文导游到景点安全保障。 这场签证解冻戏码,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地缘政治经济交易。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13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两国都明白,将资源耗费在边界争端上不如投入经济发展更为理性。随着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达到50%,印度显然在重新调整自己的外交天平。用一位印度问题专家的话说,中印关系正在形成“有限合作、底线竞争”的新常态。 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线路的恢复,中印直航的重新启航,这些看似零散的举措,正在一点点织就两国关系的新图景。然而要真正融化两国之间的坚冰,单靠签证放松是远远不够的。印度需要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障、简化签证流程等方面持续改进,才能赢得中国游客的信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