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的警告了! 爱沙尼亚

广博看社会趣事 2025-11-24 12:16:36

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的警告了! 爱沙尼亚外长察克纳最近抱怨,中方对爱沙尼亚此前提出的“在中俄之间二选一”的要求置若罔闻,这让塔林方面“耐心即将耗尽”,并强调“这是最后的警告”。 11月初,察克纳访华期间与中方举行了会谈,据会后披露的内容显示,他在会谈中超过一半时间都在谈论俄罗斯问题,甚至直接将中爱关系与中方对俄立场挂钩。 察克纳在离京返国后不久便公开表示:“如果北京希望与爱沙尼亚维持良好关系,就必须停止支持俄罗斯。” 听完这话,估计不少人都得愣一下:这爱沙尼亚是真没搞清楚自己的分量,还是被西方的反俄情绪冲昏了头?一个人口刚过150万、国土面积还没中国一个省大的小国,居然敢对联合国五常之一的中国下“二选一”的最后通牒,说难听点,这就像小区里的邻居,突然冲进你家要求你跟对门绝交,不然就不跟你来往,这不叫外交,叫蛮不讲理,纯属政治作秀。 更可笑的是,爱沙尼亚所谓的“耐心耗尽”“最后警告”,在中方眼里根本毫无分量。中国外交奉行的是独立自主,从来不会被任何国家的胁迫所左右。 想当年,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搞贸易战、技术封锁,喊了无数次“最后通牒”,结果呢?中国该发展照样发展,该合作照样合作,反而让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民众吃了大亏。爱沙尼亚现在学美国这套霸权逻辑,纯属东施效颦,除了让自己沦为国际笑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爱沙尼亚的“难兄难弟”立陶宛,这可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 2021年,立陶宛为了讨好美国,允许台湾当局在其首都设立“台湾代表处”,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结果被中方直接降为代办级外交关系,还遭到了贸易反制。 短短两年时间,立陶宛对中国出口额从近三亿美元暴跌到一亿美元以下,双向贸易缩水近四成,木材、乳制品等优势产业订单全失,货物堆在港口无人问津,中欧班列也绕开了立陶宛,让它损失了大量转运收入。 更惨的是,立陶宛政府债务飙升到580亿美元,信用评级被下调成垃圾级,民众上街抗议失业,最后执政团队在选举中惨败下台。爱沙尼亚现在跟立陶宛走的是同一条路,都是为了迎合西方盟友,拿对华关系当赌注,可立陶宛的教训就在眼前,难道爱沙尼亚真觉得自己能侥幸过关? 再看看爱沙尼亚自己的处境,其实早就因为盲目反俄付出了代价。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爱沙尼亚之前一直和俄罗斯、白俄罗斯共享电力网络,2025年2月才跟着立陶宛、拉脱维亚一起断开与俄白电网的连接,接入欧盟电网。 当时他们还吹嘘这是“能源独立的胜利”,结果呢?脱离俄白电网后,爱沙尼亚只能依赖波兰、芬兰的电网调节,电力供应稳定性大幅下降,每户家庭每年的电费支出都增加了约12欧元。 要知道,爱沙尼亚本身能源资源匮乏,之前从俄罗斯进口10%的电力,价格低廉且稳定,现在为了政治正确,硬生生把实惠的能源供应给断了,让本国老百姓为自己的反俄立场买单。 反观另一个欧洲国家爱尔兰,人家的做法才叫明智。爱尔兰从来不对中国指手画脚,也不搞选边站队,而是专注于务实合作。 其实爱沙尼亚的这番操作,本质上是欧洲部分小国对华焦虑和战略短视的缩影。这些国家一方面想跟着美国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心态,最终只会让它们陷入战略困境。 它们以为靠着西方盟友的撑腰,就能对中国颐指气使,却忘了中国现在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不是谁想拿捏就能拿捏的。 关键国际社会早就不是“拉帮结派搞对抗”的时代了。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需要各国团结合作才能解决,而不是搞选边站队、加剧对抗。 中国一直呼吁各国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而爱沙尼亚这种逼着别人选边站、动辄发“最后警告”的做法,显然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最终只会被孤立。 说到底,爱沙尼亚的“最后警告”就像小孩子发脾气,除了暴露自己的幼稚和狂妄,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如果察克纳真的为自己的国家和民众着想,就应该赶紧收起这种无聊的政治操弄,放弃“二选一”的无理要求,回到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轨道上。 否则,立陶宛的今天,很可能就是爱沙尼亚的明天。

0 阅读:298

猜你喜欢

广博看社会趣事

广博看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