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申办了,中国不能把精力再耗费在这个事情上。 那边霍震霆刚一发话,说大湾区有能力、有梦想申办奥运,这边巴赫就马上点头认可了咱们的条件。 看着像 “双向奔赴”,实际上不是泼冷水,而是我们现在真没必要再把精力耗在申办奥运这种事上,纯属捡了面子丢了里子,性价比低到离谱! 有人说北奥提升了国际形象,这话没毛病,但那是 2008 年,当时我们需要一个舞台向世界证明自己,现在我们GDP 世界第二,高铁修到国外,空间站遨游太空,民营科技企业在全球攻城略地,早就不需要靠奥运会来刷存在感了。 现在再办顶多就是 “锦上添花”,可这 “花” 的成本实在太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 大湾区的 “现成场馆”,看着挺多,但真要办奥运,这些场馆要么规格不达标,要么分布太散,得花大价钱改造和新建。 奥运村得容纳上万运动员、教练和媒体,大湾区核心城市寸土寸金,建个奥运村没几百亿下不来,赛后要么闲置要么改成商品房,北奥运村改成豪宅,价格高到普通人望尘莫及,本质上就是资源浪费。 还有交通,大湾区跨城通勤本来就堵,办奥运期间得保障赛事交通,又得兼顾市民出行,大概率要搞交通管制,到时候不仅影响市民生活,还得投入巨额资金升级交通设施,这些投入最后谁来买单?还不是纳税人的钱。 现在的奥运会早就不是 “香饽饽” 了,而是 “烫手山芋”。以前大家挤破头申办,现在却都冷眼看着没人愿意接,因为办奥运太赔钱,还容易引发民生问题。 所以国际奥委会现在是急着找 “冤大头”,看到大湾区愿意申办,巴赫能不立马点头吗?他们巴不得我们接盘,让奥运会能继续办下去,可咱为啥要当这个 “冤大头”? 有人说办奥运能带动旅游业和经济,这纯属想当然。奥运期间确实能吸引点游客,但也就那十几天,过后旅游业该咋样还咋样,反而会因为前期投入太大,挤压了其他民生领域的资金。 大湾区本身就是旅游热门地,广州的美食、深圳的科技、香港的购物,不用靠奥运也能吸引游客,没必要为了短期的旅游小高峰,投入巨额资金办奥运。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房价、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把办奥运的几千亿拿出来,能建多少所学校、多少家医院?能补贴多少养老金、降低多少房贷利率?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投入,比办一场奥运带来的 “面子工程” 强多了。当年还有不少人吐槽 “奥运村的豪宅与我无关,不如多涨点工资”,现在这种声音只会更多。 我们已经过了需要靠大型赛事来 “撑门面” 的阶段,老百姓更看重的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口袋里的钱更多,是孩子上学更方便,是老人看病更省心,这些才是真正的 “里子”,比奥运金牌和国际赞誉重要得多。 奥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精力如果用在科技研发上,能让我们的芯片、光刻机更上一层楼;用在生态环保上,能让天更蓝、水更清。这些事情带来的长远利益,远比办一场奥运大得多。 巴赫之所以立马点头,说白了就是看中了我国的 “钱袋子” 和 “执行力”,他知道我们有能力把奥运办得风风光光,但他不会告诉你,背后的成本和风险全由自己承担。 国际奥委会拿着奥运版权赚得盆满钵满,而举办国却要背负巨额债务,这种 “损人利己” 的买卖,咱可不能再做了。以前咱办奥运是 “刚需”,现在办奥运是 “奢侈消费”,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申办奥运,看似是荣耀,实则是陷阱。我们现在最该做的,是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核心领域,这才是提升国家实力和人民幸福感的关键。 奥运会的面子再光鲜,也不如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实在。巴赫的 “认可” 背后是算计,我们可不能上当。 不再申办奥运了,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赞留条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