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将来可能难免会有一场较量,但现在中国为啥还不疏远俄罗斯?因为时机还没到。俄乌战争还在继续,中国适度帮俄罗斯稳住经济,不过战争一结束,商品会很快撤出,贸易也会暂停,只保留国家层面的油气合作,守住最基本的合作。 俄乌战事延宕近三年,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快把俄罗斯经济勒得喘不过气,这时候中国要是疏远俄罗斯,等于把手里的战略筹码白白扔了,所谓的“不疏远”,根本不是什么牢不可破的同盟,说白了就是时机没到,得顺着当下的局势走。 俄罗斯这两年的经济全靠硬撑,2024年虽说GDP有望增长3.9%,看着还行,但内里全是虚火。工业和制造业的增长基本靠军工撑着,国防预算一涨再涨,其他领域比如科技创新、基建升级全被挤得没了空间。 到了11月,年化通胀率飙到8.88%,比央行4%的目标翻了一倍多,之前为了稳卢布,基准利率都提到21%的历史高点了。更别提美国还在不断加制裁,一会儿封银行一会儿冻资产,俄罗斯的钱袋子早被戳得全是窟窿。 这时候中国伸把手,其实是帮着稳住一个战略支点,2024年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逆势涨了2.1%,不是靠别的,就是实打实的民生和生产资料顶上去了。 汽车、机电这些产品顺着需求往俄境里走,跨境电商也跟着火起来,黑河那边的公路口岸刚开通旅客运输,货运通道早忙得脚不沾地。 2024年底刚全线贯通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直接拉到380亿立方米的顶格水平,这可是中国单管输气最大的管线,等于给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续了口气。普京自己都承认,中国是俄罗斯长期且重要的经贸伙伴,这话里的依赖劲儿藏都藏不住。 但这种协作从来不是长久之计,更像是战时的临时搭伙,那些跟着战事需求起来的汽车、机电产品往来,等仗一停,市场需求没了,大概率会慢慢收回去。毕竟俄罗斯的经济底子就那样,战后要先补民生短板,对这些工业品的需求自然会降。 到时候贸易规模说不定会掉下来,那些跟着热钱进去的商家,撤得只会比谁都快。 可油气合作不一样,这是早早就钉死的基本盘,跟战事结不结束没关系,2014年中俄签的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光金额就有4000亿美元,东线每年380亿立方米的气是写进合同的。2022年又加了100亿立方米的远东管线,现在每年总共要供480亿立方米。 这种级别的合作,不是说停就能停的,中国要能源安全,俄罗斯要稳定的出口市场,两边的需求都是长期的。2025年5月中俄联合声明里也明确说了,要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维护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这等于给油气合作上了双保险。 要是现在就疏远俄罗斯,等于把这个能牵制西方的力量推开,自己反而要直面更多压力,而且俄罗斯“向东看”的态度越来越坚决,米舒斯京访华的时候特意去杭州看科创产业,还催着改造边境口岸,这种主动靠拢的机会,现在放弃太不划算。 等到俄乌战争结束,国际格局重新洗牌,西方对俄的制裁可能松动,俄罗斯的外交重心说不定会调整,到时候中国再收窄合作范围,既不会得罪人,也能守住能源基本盘。 再说了,中俄关系本身就不是结盟,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这种弹性合作最适合当下的局势,需要的时候能拧成一股绳,局势变了也能各自调整。 那些说将来会有较量的猜测,未必没有道理,毕竟大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现在的重点是先把眼前的坎过去,等战后的尘埃落定,合作的尺子自然会重新量。 说白了,现在的亲近是顺势而为,既帮俄罗斯稳住了经济,也给自己换来了战略缓冲和能源保障。等战场的硝烟散了,那些应景的贸易往来会慢慢淡去,但油气那根线是拆不掉的。这不是什么感情用事,全是算清楚了时机和利益的选择,什么时候该近,什么时候该远,火候得掐得准。

金苹果
这口气,离间计啊!!!
金苹果
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事,也不好好说,就乱发!!!
用户91xxx61
明显的汉奸,这时候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