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其实这是个误区,真正纵火的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只是后来“补刀”。 要理清这个误会得先掰扯清楚两次列强侵华的时间线,1860 年那会儿,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得正凶,英法联军一路从天津打到北京,咸丰皇帝跑得比兔子还快,带着慈禧和一堆家眷直奔热河避暑山庄,把圆明园扔给了二十多个技勇太监看守。 这些太监倒是硬气,在贤良门里拿着简陋武器奋勇抵抗,八品首领任亮带头拼命,可终究架不住联军的洋枪洋炮,全成了殉难的冤魂。 10 月 6 号傍晚,联军顺理成章闯进了这座号称 “万园之园” 的皇家园林。 第二天一早就没闲着,英军指挥官额尔金、格兰特和法军的葛罗、孟托邦直接在正大光明殿开起了分赃会,明火执仗地商量着怎么瓜分园里的宝贝。 那些镶金嵌玉的家具、历代的名人字画、珍稀的瓷器古玩,被士兵们用刺刀挑着、用马驮着往城外运,能搬走的一件没剩,搬不动的就当场砸毁。 可额尔金还觉得不够,借口有英法 “侨民” 受了清政府 “戕害”,非要用焚毁园林来 “震动中国皇帝”,说白了就是想彻底摧毁清廷的颜面。 10 月 18 号清晨,英军第一军团的骑兵团率先动手放火,火苗从宫殿的飞檐开始蔓延,很快就连成了片。 三四千联军士兵在园里各处点火,浓烟像黑幕一样罩住了天空,二三十里外的北京城都暗得像日食。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两天两夜,那些汇集了江南名园景致和西方建筑风格的宫殿,全成了燃烧的骨架。 最惨的是圆明园的安佑宫,近三百名太监、宫女和工匠没来得及逃生,全被活活烧死在火海里,连尸骨都难以辨认。 不光圆明园,周边的清漪园、静明园、畅春园也没能幸免,海淀镇更是烧成了一片白地,额尔金反倒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把火能让中国和欧洲都 “惕然震惊”。 这把火之后,圆明园就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可四十年后的 1900 年,八国联军又来了一次补刀。 这会儿的圆明园早就没了当年的气派,只剩下断砖残瓦和没烧干净的梁柱,但联军士兵还是没放过,钻进废墟里翻找残存的铜钉、木料,甚至把能拆的墙砖、石构件都撬下来运走。 有些士兵找不到值钱的宝贝,就干脆把残破的门窗劈了当柴烧,原本还能看出轮廓的建筑,经这么一折腾更不成样子。 更糟的是,连周边的百姓也跟着趁乱盗挖,把园里的太湖石、古树名木往家里搬,好好一座皇家园林,彻底成了任人糟蹋的废墟。 之所以大家会把账算到八国联军头上,说白了就是列强组团搞事的次数太多,时间又离得近,很容易记混。 1860 年的英法联军和 1900 年的八国联军,都是拿着洋枪洋炮闯进北京的强盗,只不过前者是 “先动手” 的主犯,后者是 “捡便宜” 的从犯。 再加上民间讲故事总爱往简单了说,把两次浩劫揉成一团,久而久之就传成了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可看看西方的档案就明白,英军军官的日记里详细记着纵火的过程,额尔金下达的放火指令还有原件留存,连法军军官都写过亲眼看见圆明园被烧毁的场景,这些证据都清清楚楚指向 1860 年的英法联军。 如今去圆明园遗址,能看到的那些断柱残基,大多是 1860 年那场大火烧剩下的,而八国联军的破坏,更像是在已经结痂的伤口上又划了一刀。 那些被抢走的宝贝,现在还躺在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这些地方,从青铜礼器到敦煌经卷,每一件都刻着英法联军抢劫的痕迹。 要是真把账算错了主犯,反倒让当年亲手放火的额尔金之流少了些骂名,这才是真的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