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

青一说社会 2025-11-24 10:02:02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上世纪90年代的客厅,谁家摆着一台索尼特丽珑彩电,那可是实打实的“排面”,价格顶普通家庭半年收入,还得托人才能买到。   那时候的日本家电就像现在的奢侈品,松下的冰箱能用上十几年不坏,夏普的空调制冷快还省电,日立的洗衣机静音效果让邻居都羡慕,就连小到随身听、相机,索尼和佳能都是碾压级的存在,年轻人能攒钱买一台Walkman,能在朋友面前炫耀好几天。   可现在再走进家电卖场,日本品牌的专柜早就挤到了角落里,货架上满眼都是海尔、美的、小米这些国产品牌,不仅款式更时尚,功能还更贴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海尔的冰箱能精准控温,蔬菜水果放半个月还新鲜,全球市场份额常年稳居第一,比松下和日立加起来还多;小米电视把价格打到了千元级别,4K分辨率、语音控制、智能家居联动样样齐全,而同级别的索尼电视价格还是它的两三倍.   曾经被奉为“耐用代名词”的日本家电,如今在国产家电的性价比和黑科技面前,彻底失去了竞争力,连老一辈人都开始换国产,毕竟花一半的钱能买到更好用的产品,谁还会执着于日货。   汽车领域的反转同样让人始料未及,曾经被日系车垄断的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了国产车的天下。2000年初,丰田卡罗拉、本田雅阁、日产轩逸凭借省油、耐用的优势,长期霸占销量榜前列,那时候能开上一辆日系车,比现在开BBA还有面子。   可现在打开2024年的汽车销量榜,前几名全被国产车包揽,比亚迪以371.8万辆的销量蝉联榜首,同比增长37.4%,市场份额高达16.2%,比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销量总和还多。   反观日系车,一汽丰田虽然进入销量前十,但增速远远落后于国产车,曾经的“省油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面前更是荡然无存。   比亚迪的秦PLUS DM-i,百公里油耗才3升,比卡罗拉还省,纯电模式能满足日常通勤,完全不用加油,现在大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车,十个里有八个是国产,日系车只能在燃油车市场苦苦支撑,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日系车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除了这些大宗消费品,曾经被日本垄断的数码配件、日用品等领域,也早就被国产替代。   以前相机必须买佳能、尼康,现在大疆的无人机和运动相机,不仅画质清晰,还自带智能跟随、延时摄影等功能,价格比日本相机便宜一半,成为了旅游和vlog爱好者的首选;   以前耳机要买索尼、铁三角,现在小米、华为的无线耳机,降噪效果和音质不输国际品牌,还能和手机无缝连接,价格却只要几百块。   之所以现在没人喊抵制日货,不是国人的爱国情怀变淡了,而是国产产品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让我们不用再靠“抵制”来表达态度。   上世纪我们抵制日货,是因为当时国产产品技术落后、质量不佳,只能通过拒绝购买日货来支持国货,可现在的国产车、家电、摩托车,在技术、质量、性价比上都超越了日货。   以前买日货是因为没得选,现在买国货是因为做得好,这才是最硬核的爱国,也是对日本最好的回应。   日本品牌的衰落,本质上是自身固步自封和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双重结果。日本企业过于依赖过去的技术优势,不愿意投入研发创新,反观中国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攻克核心技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技术,吉利的雷神动力,海尔的磁悬浮空调技术,都是全球领先的黑科技。   同时,中国企业更懂消费者需求,根据中国人的居住环境、驾驶习惯、使用场景,量身打造产品,比如国产SUV的空间更大,适合家庭出行;智能家电能实现全屋互联,操作更便捷。   现在再想抵制日货,确实会发现没什么可抵制的了,家电选国产,汽车选国产,数码产品选国产,甚至很多我们以为是日本品牌的产品,其实早就被国产收购或者代工。   正如赖岳谦调侃的那样,日本现在能拿出手的东西越来越少,曾经的制造业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变化,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奋斗的结果,也是国力提升的直接体现。   以前我们需要通过抵制日货来证明自己,现在我们可以坦然地说,国产已经足够好,不用再靠“抵制”来彰显自信。这才是最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实力,让消费者自愿选择国货,让日货在市场竞争中自然被淘汰。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青一说社会

青一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