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一小区物业又“变脸” 11月23日,山东滨州开发区杜店街道天泰华滨胜利御园小区张贴一则《告示》(图一)。 山东华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自称因近期小区“舆情”问题,而做出的声明与承诺,称:自即日起,正式收回华滨胜利御园项目的全部管理权,由山东华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实施全面、直接的自主持牌管理。 该小区业主吐槽“换物业”跟变戏法似的!那么,小区的业主咋就成了他们手里的‘橡皮泥’?”很明显,这不是普通的物业更替纠纷,而是一场牵动业主、街道、社区、开发商的多方博弈。 从天泰爱家“代管”到华滨“收回主权”,从消防栓无水到电动车充电桩定价争议,从业委会筹备受阻到街道“下场”回应,每一个细节都戳中了基层治理的痛点! “从华滨换到天泰,又换回华滨,跟变戏法一样!”业主的这句吐槽,道破了小区管理主体的混乱。项目前期,天泰地产因合作需要委托青岛天泰爱家物业“协助管理”,这种“委托”本质上是开发商对物业服务的临时安排,但当华滨物业“自定收回管理权”时,问题来了:物业的更换,到底是谁说了算?根据《物业管理条例》,选聘和解聘物业公司应由业主大会决定,而非开发商或单方面企业行为。华滨物业在声明中称“为重塑项目声誉收回管理权”,看似是“主动担责”,却绕开了业主的参与权。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力交接,让业主成了“局外人”,也埋下了信任危机的种子——正如业主所质疑的:“换物业不跟我们商量,那我们的家,谁来做主?” 比物业“变脸”更揪心的,是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业主反映“消防栓常年无水”“18层以下失压”,街道回复称“施工方未按图纸施工且未交接物业”,消防部门已介入处罚。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责任链断裂:开发商和物业以“未交接”推诿管理,最终让业主的生命安全“买单”。而电动车充电桩定价问题,则暴露了公共服务与企业利益的矛盾。街道称定价“符合官方文件”,但业主却觉得“高价”不合理。华滨物业在承诺中提到“对充电桩等设施优化,找到服务与定价的平衡点”,这看似诚意,实则回应了业主的核心诉求——公共服务不能沦为企业的“盈利工具”,更不能以“文件合规”掩盖实际民生需求。 基层治理确实存在一些“老大难”,不过,街道办回复称“筹备组规则与上级文件不符,要求全体认可决议”,看似在“规范流程”,却忽略了业委会成立的根本目的:让业主有话语权,解决实际问题。当“流程合规”成为推诿的借口,基层自治便陷入“空转”——业主的诉求无人回应,矛盾越积越深。对比华滨物业“自定收回管理权”的“高效”,业委会筹备的“低效”显得讽刺。这背后,是基层部门对“指导权”的误用:不是“帮助业主成立组织”,而是“用规则卡住组织”,最终让小区治理陷入“物业公司说了算,业主只能忍”的困局。 这场纠纷的症结,不在“物业换哪家”,而在“谁来为业主负责”。要破解困局,需要三方“归位”: 开发商与物业:从“利益优先”回归“责任优先” ...... 消防系统: 必须“先修复再争议”,充电桩定价需“听证再实施”,任何服务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基层部门:从“权力主导”回归“服务主导” 。街道和社区应真正“下沉”到业主中,推动业委会依法成立,让业主有“话语权”;对物业的监管,要从“处罚了之”到“整改到位”,建立“业主评价—部门监督—企业负责”的闭环机制。 业主: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参与” 。通过业委会、议事规则等途径,理性表达诉求,用“集体力量”监督物业和开发商,同时承担“自治责任”(如不堵塞通道、配合安全管理)。 来源 看滨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