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张作霖的爹被人谋杀了,张作霖却还在玩骰子。母亲让张作霖去县衙门报官,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1-23 15:04:27

1889年,张作霖的爹被人谋杀了,张作霖却还在玩骰子。母亲让张作霖去县衙门报官,不料,张作霖却摆摆手说:“不去!我这亲爹,不要也罢!”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走到没人的地方,他却突然狂奔起来。 1889年的奉天海城,一个叫张有财的男人死了,他就是张作霖的爹。死因特别窝囊,因为烂赌,跟王姓赌徒发生了争执,被人活活打死。这事儿一出,十三四岁的张作霖正在干啥?按野史的说法,他还在玩骰子。 这画面太刺激了。想想看,亲爹被谋杀,屋里人哭得死去活来,外面那个小子却在玩骰子。他母亲气得不行,喊他去县衙门报官,寻求公道。结果这小霸王一摆手,扔下那句震碎人心的狠话:“不去!我这亲爹,不要也罢!”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这绝对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彻底绝望。 很多人觉得张作霖冷血无情,连亲爹都不顾。但您得知道当时的背景:那是晚清政府,官场腐败得流油,老百姓要进衙门告状,得先砸锅卖铁交钱。张作霖家呢?他爹是个烂赌鬼,把祖产都输光了,穷得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去打点那些只认银子不认人的官老爷? 他说的“不要也罢”,不是他真的不在乎他爹,而是他心知肚明:在那个年头,没有钱,官府就是摆设,公道就是笑话。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跪求上,不如去想别的办法。 所以,这才是标题最精髓的地方:他走出家门时大摇大摇,是为了在人前保持那份小霸王的尊严。可等他走到没人的地方,他却突然狂奔起来。这份狂奔,就是他那份深埋的愤怒和无助的爆发。 这份愤怒,很快就转化成了行动。他没有选择当一个逆来顺受的孝子,而是选择了以暴制暴。没钱报官,那就自己动手。他联合二哥张作孚,偷偷摸到仇家,带着土枪就要为父报仇。 但命运就是这么残酷。他们没能找到主犯,反而在慌乱中擦枪走火,打死了一个不相干的女佣人。这下性质彻底变了,从“复仇”变成了“杀人”。官府终于动了,悬赏通缉他们兄弟俩。 张作霖跑掉了,但二哥张作孚被抓,判了十年。 你看,这就是乱世的残酷逻辑。你想要的正义,却让你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起事件,成了张作霖人生的分水岭。他不敢回家,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涯,一路漂泊,做过木匠,卖过烧饼,最后凭着一股机灵劲儿和一身兽医本领,投身绿林,最终开启了他的成王之路。 回顾这段往事,我们得承认,张作霖的童年凶狠且充满血腥。他小时候敢在私塾里带着扎枪跟老师叫板,说“你昨天打别人屁股,今天你要是敢打我,我就给你两下子”,你就知道这孩子骨子里带着不服输的野劲。正是这份敢想敢干的野劲,让他能在土匪窝里混得风生水起,最后成就大业。 不过,他的厉害之处可不只在于敢狠。莽夫一辈子只能是莽夫,张作霖能成为东北王,在于他懂得节制和识大体。 他发家后,很少再有嗜赌的传闻,说明他对自己有严格的约束力。更重要的是,他衣锦还乡祭祖时,为了声誉,并没有去找当年王姓人家的麻烦。他知道,人一旦进入体制,就不能再用江湖的规矩来行事,这是他心胸宽广和政治远见的体现。 这份对江湖恩怨的放下,更反衬出他对国家大义的担当。比如后来的日俄战争,战场在咱们东北,清政府屁都不敢放一个。张作霖倒好,两边游走,赚得盆满钵满,队伍也越来越大。他先是为了利益,后来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日本、俄国这些外国势力打交道。 但面对日本兵的欺压,他可是一点没含糊。当年驻扎当地的日本兵打死了他俩士兵,想用一千两银子了事。张作霖转身就派人去当街打死了其中三个日本兵,然后拿出一千五百两还给日军军官,说:“照你们的规矩来,一条命算五百两,这一千五百两给你做赔偿。” 这份血性与胆魄,正是他从少年时代对不公的“狂奔”中,提炼出的“硬气”。 张作霖的一生,就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功过是非,直到今天都让人争论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那个“不要也罢”的决定,和之后的亡命狂奔,是他摆脱草芥命运,走向权力巅峰的第一步。那一步,跨过的是他烂赌鬼的亲爹,跨过的,更是腐朽的清王朝。

0 阅读:0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