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上世纪 90 年代的客厅,谁家摆着一台索尼特丽珑彩电,那可是实打实的 “排面”,价格顶普通家庭半年收入,还得托人才能买到。 松下洗衣机号称 “十年用不坏”,新婚夫妇的嫁妆清单里它必须占个 C 位,夏普的液晶面板更狠, 国内电视厂商得揣着现金排队等货,付着高额专利费,还得看人家脸色,那时的抵制,更像一种 “带着憋屈的倔强”,明知国货在技术上差一截,却想用消费选择争口气。 可转过头,还是得为日本品牌的硬实力买单,但现在的家电卖场,早就换了人间,海尔的卡萨帝空调,航天级变频技术让耗电低到离谱,在欧洲卖得比当地品牌贵三成, 还被抢着买,美的的智能冰箱能认 200 多种食材,保鲜期精准到天,比日本同款还贴心。 以前卡我们脖子的面板,现在成了国货的 “杀手锏”,日本家电只能在角落里守着一小块高端市场, 早就没了当年的威风, 汽车领域的反转,更是看得人直呼 “过瘾” 十年前,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凭着 “省油耐开” 的标签,加价提车都得抢,日产天籁的 “大沙发”,是商务人士的标配,那时的国产车,还在为发动机、变速箱的稳定性发愁。 有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日本车,也不敢选国货,可现在再看马路,比亚迪的车随处可见, 比同价位日本车快一截还省油,年销量破 300 万辆,直接把丰田、本田甩在身后,蔚来的换电站比日本全国加油站还多。 别以为只是终端车厉害,产业链早就被国货吃透了,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全球每三辆车就有一辆用它,日本松下、丰田加起来都赶不上,比亚迪自己造 IGBT 芯片,不用再看日本瑞萨电子的脸色。 那些曾经被日本垄断的 “冷门领域”,国货也照样 “抢地盘”,以前实验室里的色谱仪、质谱仪,全是日本岛津、日立的天下,一台卖几百万,维修一次就得花几十万,还得等日本工程师来,现在国产的聚光科技、天瑞仪器,性能一点不差,价格直接砍半,售后当天就能上门。 半导体材料更关键,日本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的光刻胶,以前垄断全球 80% 市场,中国芯片厂想买都得排队,现在上海新阳的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验证,安集科技的抛光液卖到全球第三,这些不起眼的 “小材料”,直接断了日本企业的 “躺赚路”。 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 “日本只剩某些影片能拿出手”,这话虽带点玩笑,却戳中了真相 — 日本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早就不如从前了,这一切变化,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的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多,2023 年占 GDP 比重 2.55%,远超日本的 1.98% 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零件到成品,不用看别人脸色,庞大的消费市场让国货有了 “试错场”,卖得越多,技术越成熟,价格越亲民。 而日本呢?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企业创新没了活力,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布局慢了半拍,等反应过来,市场早就被中国企业占了。 以前的抵制,是 “我不要你”,现在的从容,是 “我有更好的”,从当年托人买日货,到现在国货卖遍全球,从曾经的技术依赖,到如今的全产业链逆袭,这种 “你不行我来上” 的硬气,才是最厉害的 “反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