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告诉特朗普“韩国2000年里和中国打了51次”,特朗普还真信了   李在明

古今知夏 2025-08-28 19:19:03

李在明告诉特朗普“韩国2000年里和中国打了51次”,特朗普还真信了   李在明果然比尹锡悦更有外交经验,也更懂什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其实这场会面,从一开始就带着 “各自算小账” 的味儿。李在明心里很清楚,他这次去见特朗普,根本不是单纯的 “外交交流”,而是为自己攒 “竞选筹码”。 当时离韩国下一次总统大选已经不远,尹锡悦政府因为对美太 “软”,早就被韩国民众骂翻了 — 又是同意涨驻韩美军军费,又是跟着美国限制芯片出口,大家都盼着能有个 “不卑不亢对美” 的政治人物出来。 李在明就是想跟尹锡悦 “反着来”:既要让美国人觉得他 “懂行、好沟通”,又要让韩国人看到 “我能搞定美国,不丢韩国的脸”。 所以他一进特朗普的办公室,压根没提半岛无核化、中美博弈这些难聊的话题。 他先绕着办公室看了一圈,笑着跟特朗普说:“您这办公室装得真亮堂,看着特别舒服。” 这话刚好说到特朗普心坎里 — 特朗普向来在意别人夸他的审美,之前装修白宫时就没少跟人炫耀。 原本对李在明这个 “在野党领袖” 的疏离感,瞬间就没了。 他身子往前凑了凑,开口就给韩国 “戴高帽”:“我早知道,你们韩国历史上就不一般!又强又大,还敢跟中国叫板开战,这劲头我佩服!” 他说这话的时候,压根没琢磨 “2000 年打 51 次” 到底靠谱不靠谱,满脑子就认一个理:“盟友够硬气,才符合我想要的样子”。 特朗普会信这种瞎话,不是他 “笨”,是他的认知和需求早就偏了。 首先,他对东亚千年历史,根本没多少正经了解 — 他不知道中韩之间,更多时候是 “互相帮衬” 的交情:汉字从中国传到韩国,儒家文化在两国传了上千年,隋唐时期新罗还跟唐朝联手打日本;更不知道明朝万历年间,中国还派兵帮朝鲜打跑过日本侵略者。 在他眼里,东亚历史就等于 “谁拳头硬谁厉害”,李在明说 “韩国敢跟中国打”,刚好戳中了他对 “好盟友” 的想象。 其次,特朗普那时候正忙着为 2025 年美国大选造势。他需要让美国选民觉得 “我懂外交,能镇住盟友”。李在明这么配合,又是夸他办公室,又是顺着他的话说韩国 “强硬”,等于给了他一个 “我一开口,外国政要就服软” 的素材。 对特朗普来说,“2000 年打 51 次” 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能帮他撑场面,所以他才懒得去核实。 可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在明这话说得有多离谱。 中韩两千多年的交往里,真正的大规模冲突没几次,而且大多是 “一起打别人”,不是 “互相打”。就说公元 663 年的白江口之战,是唐朝和新罗联手,打日本和百济的联军,那是为了稳住东亚的秩序; 明朝的时候,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朝鲜快亡国了,是明朝派了几十万兵过去,才把日本人赶回去 — 这些都是中韩 “共患难” 的事,哪来的 “51 次打仗”? 李在明心里肯定清楚这些史实,可他还是编了这个数。 他就是要把历史 “掰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对外,用 “韩国敢对抗中国” 讨好特朗普,换美国保守派的好感;对内,用 “我能跟美国说上话,还能提韩国的‘厉害’”,拉那些不满尹锡悦的选民。这种把历史当 “工具” 的操作,看着聪明,其实埋了不少雷。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韩国政坛的 “较劲”。尹锡悦政府一看李在明跟特朗普聊得热乎,赶紧调整了对美策略:一边加急跟美国签半导体合作协议,一边在半岛问题上更积极地喊 “支持美国延伸威慑”, 生怕李在明抢了 “对美外交” 的风头。两边这么一争,韩国的对美政策越来越偏,离 “外交自主” 反而更远了。 这场 “瞎话会面” 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两个想靠 “话术” 捞好处的政治人物,一个编得心安理得,一个听得津津有味,却没人在乎这话会误导多少人,会给东北亚的稳定添多少麻烦。 毕竟对他们来说,当下的政治利益,永远比真实的历史、长远的地区稳定更重要。 可老百姓终究会看清 , 靠编瞎话撑起来的 “外交成果”,根本经不起半点推敲。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