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协议,100后竟为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一百年前的1925年北洋政府签署的《斯瓦尔巴条约》,这份当时没被重视的协议,如今成了中国合法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依据,为我国带来了极大的科研与战略利益。 上世纪1920年,英、法等18国为解决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争夺问题签订该条约,明确挪威拥有群岛主权,但缔约国可平等享有岛上采矿、科研等权利且无需签证自由出入。1925年法国邀请中国加入,北洋政府经核实后,由外交总长沈瑞麟代表签约。彼时中国内忧外患,没人在意这片遥远的北极群岛,条约签署完很快被尘封。 直到66年后的1991年,科学家高登义偶然发现这份条约,中国才意识到其巨大价值。依托这份条约,中国2004年在斯瓦尔巴群岛建起北极科考站“黄河站”,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借助它,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能开展极光观测、冰川研究等诸多极地科研项目,掌握北极气候变化等关键数据,同时也让我国在北极理事会等相关国际事务中拥有了合法话语权,为未来参与北极资源开发、航道利用等预留了重要的战略基础。 有心栽树树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国和家一样,祖辈举措直接影响到后来发展,此条约与先前清朝政府与各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形成强烈的反差,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更是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