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内鬼被抓!11月21日清晨,央视通报:某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某,用无人机在敏感区偷拍地形,电脑带毒,数百张涉军照片险些外泄;国安部及时截获,军事机密未出境。网友:多亏警钟抢在了发送键前! 咱们先说说周某这事儿的关键细节,他不是临时起意瞎拍,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比谁都清楚哪些地方不能碰,可他偏偏带着无人机钻进了敏感区,拍的还不是普通风景,全是跟军事相关的地形地貌,一拍就是数百张。 更让人后怕的是他那台电脑,国安人员查的时候发现带了专门的窃密病毒,这种病毒跟咱们平时见的电脑病毒不一样,不偷账号密码,就盯着涉密文件,一旦周某点了发送,这些照片就会悄无声息地传到境外接收端,到时候再想追回来根本不可能。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拍几张照片吗,能有多大事儿? 这话可就太外行了,军事地形照片里藏着的门道多了去了,比如某个区域的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甚至是地表下的隐蔽工事痕迹,专业人员一看就能分析出关键信息,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到,后果不堪设想。 周某敢这么干,绝不是一时糊涂,要么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要么是被境外势力缠上了,要知道测绘行业里,境外势力盯着的就是这种掌握项目资源的关键人物,用点好处或者威胁手段,一步步拉人下水。 其实这种测绘领域的泄密案不是第一次发生,2024年3月,自然资源部就通报过一起类似案件,某地方测绘队队员李某,为了赚外快,给境外机构提供了某边境区域的测绘数据,最后被判了刑,他所在的测绘队也被吊销了资质。 大家可能会问,无人机飞行不是要报备吗? 没错,按照规定,无人机飞行前必须提前申请空域,敏感区域更是严禁飞行,可周某作为业内人士,偏偏钻了空子,要么是没报备就偷偷飞,要么是用虚假项目名义骗了飞行许可,这暴露的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有行业监管的漏洞。 说句实在话,现在无人机越来越普及,几百块就能买一台,飞得又高又远,要是没人管着,随便谁都能去敏感区拍照,那得多危险? 周某这事儿算是给整个行业敲了个响钟,不是有资质就万事大吉,关键还是人的良心和底线。 咱们再说说法律层面的后果,自然资源部今年8月28日发布过测绘保密知识问答,里面写得明明白白,泄露国家秘密的,不仅公司要停业整顿,还得降低资质甚至吊销证书,个人要是构成犯罪,还得负刑事责任,等着周某的肯定是法律的严惩。 这事儿也给咱们普通人提了个醒,别觉得保密是公家的事,跟自己没关系,要是在敏感区域看到有人用无人机瞎拍,或者听到有人打听军事相关的地形信息,千万别当没看见,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这也是在为安全出力。 有朋友可能会问,测绘公司平时不管吗? 按理说,正规公司都会有保密培训,可有些公司为了抢项目赚快钱,把保密规定当耳旁风,员工培训走个过场,设备检查马马虎虎,这才给了周某这种人可乘之机。 国安部这次能及时截获,真得给他们点个赞,这背后肯定是长期的监控和排查,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时刻盯着那些想搞破坏的人,让他们的阴谋没法得逞。 周某这事儿也让咱们看清一个道理,不管什么行业,不管职位高低,守不住底线就会栽大跟头,尤其是跟国家利益相关的领域,哪怕只有一丝侥幸心理,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那些想通过泄密捞好处的人,可得好好想想,周某就是前车之鉴,别以为做得隐蔽就没人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伸手必被抓,到时候不仅自己坐牢,还得连累家人和公司,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安全这根弦,从来都不能松,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个行业的规范里,藏在每一个人的行动里,只有大家都绷紧这根弦,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才没机会钻空子,咱们的生活才能安稳踏实。 信息来源: 国家安全部 | 2025年11月21日 某公司违法测绘拍摄到大量敏感信息 国安机关披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