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名7岁女童在小区内玩时,被同小区一名60岁老人诱骗至花园,并在公共场

牧童的娱论 2025-11-22 14:15:17

河南郑州,一名7岁女童在小区内玩时,被同小区一名60岁老人诱骗至花园,并在公共场所实施猥 亵行为。女童反抗逃离后,母亲果断报了警,老人被抓后,家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索赔350000元,法院的判决,却让家属大失所望。 事发当天傍晚,小雅刚放学,背着粉色书包,与几个小伙伴一边跑一边聊着学校里发生的小趣事。 就在这时,殷某慢慢地靠近了孩子们。 他在小区里住多年,对每一条楼道、每一个花坛都非常熟悉。他手里拿着一个小纸袋,开始试图接近小雅,用温和的语气说着:“小朋友,我这里有糖果,要不要尝一颗?” 他的语气轻松,仿佛在和孩子们开玩笑。小雅的朋友们一边摇头,一边向小雅提醒要小心,但小雅天真地认为对方只是善意的人,心里也稍微有些好奇,慢慢地走近了殷某。 他又说:“我这里还有小猫咪,要不要去看看?” 小雅的好奇心被激发,她想起平日里喜欢的小动物,犹豫了一瞬,便跟着殷某走向小区一角偏僻的花园。那条小径被几株灌木遮挡,平日里孩子们很少单独走到这里。 随着他们逐渐远离活动区,小雅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安。她的心跳开始加快,脑子里闪过老师和父母平日教导的“陌生人不要随便跟随”的警告。 她用力挣脱开殷某的拉拽,快速地转身向小区活动区方向跑去。 小雅一边跑,一边喊着:“妈妈!妈妈!”声音带着哭腔,却充满紧迫感。楼道里的邻居听到声音,也纷纷回头看,她终于冲进了家门,扑进母亲的怀里。 小雅母亲此时正准备晚餐,一看到女儿惊慌失措的模样,立即意识到事情不对。 小雅泣不成声地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说给母亲听,母亲一边抱着女儿,一边安慰她:“没事了,妈妈在这里,妈妈保护你。警察叔叔马上就来。” 不到十分钟,辖区派出所民警便赶到现场。母亲带着小雅指认了小雅所说的花园角落,民警立即展开调查,调取监控录像,询问目击居民,并记录小雅的陈述。 小雅虽然仍有些惊魂未定,但在母亲陪同下,努力配合民警讲述事情经过。母亲在旁边看着民警行动,心里既焦急又庆幸女儿及时逃脱,决定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让施害者承担责任。 民警通过调取小区监控和走访目击者,很快锁定殷某身份,并将其带回派出所。讯问过程中,殷某承认了主要违法行为。 进一步调查显示,殷某曾因类似案件被处理,具有相关前科。小雅家属对此愤怒不已,认为“明知有前科仍再次作案,危害社会严重”。 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家属通过律师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殷某及家属赔偿35万元,包括精神抚慰、心理治疗、误工费及护理费用等。 家属在起诉书中指出,这起案件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赔偿用于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检方指控殷某利用熟悉环境,专门针对幼女实施猥亵行为,并在公共场所作案,社会危害性大。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殷某虽有前科,但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累犯;女童及时逃脱,未造成更严重伤害;其悔罪态度有限。 综合考量犯罪事实、社会危害性和法律规定,法院最终判处殷某有期徒刑2年。 同时,家属提出的35万元赔偿诉求因证据不足,未获得全部支持,仅判令承担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及相关费用。 案件曝光后,网络上迅速掀起热议,短时间内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评论区几乎被家长、网友以及法律关注者占满。 许多人对法院的判决结果表达强烈不满,不少评论充斥着愤怒和焦虑:“两年?太轻了!根本没有威慑力,这种人将来还会继续害人。” 更有激烈言论提出,“就应该判死刑”,体现出公众对儿童安全的极度关切和对犯罪行为零容忍的心理。 同时,也有网友从家庭视角发声,描述自己的焦虑与恐惧:“每次放学都提心吊胆,不敢让孩子独自下楼玩。” 有人反思现实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不足:“光靠法律判刑是不够的,社区、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加强监管。”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