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发现瓷砖包装二维码,扫

炎左吖吖 2025-11-22 09:19:05

湖北咸宁,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发现瓷砖包装二维码,扫码中了2万红包还抽到6666元奖金,李某得知后觉得奖金该归自己,要求王某返还遭拒,便将对方告上法庭,这奖金到底该归谁呢? 在湖北咸宁的装修工地,上演了出“意外之财”引发的争执。 业主买材料、师傅施工时扫码中奖,业主拍着胸脯说“我的东西出的奖该归我”,最终法院的判决,既量清了财物的归属,也称出了辛劳的分量。 故事要从咸宁城区的一处新装修房说起。 2025年,业主李某为装出体面效果,咬咬牙买了某品牌的高端瓷砖,又雇了干活踏实的贴砖师傅王某。 李某平日忙生意,工地基本交给王某打理。 从搬砖、泡水到贴墙,王某每天早七点到晚六点,汗湿的工服能拧出水,活计没出过半分差错。 变故发生在四月末。 那天王某贴完厨房瓷砖,累得往地上一坐,瞥见脚边瓷砖包装盒上印着个二维码。 他随手掏出手机扫了扫,屏幕突然弹出“中2万元现金红包”的提示,紧接着又跳出一等奖“6666元奖金”。 王某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再确认。 是真的! 他赶紧联系品牌方,对方核实后确认中奖有效,还邀他配合拍几张宣传照。 王某为这事请了三天假,揣着中奖牌跑了五六个门店。 直到一个月后,两笔奖金才陆续打到银行卡里。 揣着这笔“从天而降”的钱,王某起初只当是好运眷顾,每天干活更有劲儿。 可到了八月,李某从亲戚嘴里听说这事,当场就炸了。 “瓷砖是我买的,扫码中奖不就等于我买的瓷砖出的奖?凭啥全落你兜里?” 王某急了:“码是我扫的,奖是我抽的,又不是偷你的瓷砖!”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李某一纸诉状把王某告上法庭,要讨回全部8666元奖金。 法院对此厘清了核心。 李某全额出资购买,瓷砖的所有权自然归他。 但扫码中奖算不算“瓷砖带来的收益”? 法官翻出《民法典》里的“孳息”概念。 孳息是原物产生的收益,分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瓷砖包装上的中奖权益,本质上是品牌方附在商品上的“法定孳息”,既然瓷砖归李某,这“孳息”也该归他。 可王某就活该白丢这笔钱? 法官转而看向“无因管理”。 王某在施工中没把带二维码的包装当废品扔了,扫码中奖后又花时间配合宣传,最终帮李某“赚”到了钱。 这行为符合“无因管理”。 没约定义务,也没法定责任,纯粹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去管理事务。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受益人李某得给王某适当补偿。 结合本地贴砖师傅一天300元的工资标准,再加上王某保存包装、配合宣传的额外付出,法院最终判王某返还3333元,相当于奖金的一半。 这场纠纷,说到底是“意外之财该如何分”的民间考题。 有人觉得“我出材料,奖该归我”,有人觉得“我出力气,奖该归我”,但法律给出的答案更周全。 一方面,商品附带的权益跟着所有权走。 就像你买了瓶饮料,瓶身上的中奖活动,奖品自然归你,不会因为是别人帮你开的瓶,奖品就归开瓶的人。 另一方面,别人帮你“抓住”了这个权益,付出了时间精力,你也得给人家合理补偿。 这不是“和稀泥”,而是《民法典》里“公平原则”的体现。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能让占便宜的人理直气壮。 王某确实运气好,但运气不能替代规矩。 业主也没错,自己的东西该争取权益。 如今,王某早已把3333元还给李某,两人各退一步,日子照过。 面对意外之财,贪心不可取,蛮干更不该,守规矩、明事理,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毕竟,财帛有数,公平无价。 主要信源:(环球网——业主买瓷砖胶,装修工扫码中6666元!奖金归谁?)

0 阅读:167

评论列表

用户86xxx32

用户86xxx32

1
2025-11-22 18:51

啥瓷砖,啥瓷砖胶,咱也去买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