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水平如何?

文山聊武器 2025-11-21 18:16:47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水平如何?”邓亚萍尴尬的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在河南郑州,家里条件一般,爸妈都是普通人。她爸邓大松以前在河南省乒乓球队打过球,对这项运动挺熟悉。从小邓亚萍就跟着爸练球,5岁时候就开始握拍子在球台边转悠。那时候她个头小,别人都不看好,但她爸觉得她有天赋,就坚持带她练。每天早起,练基本功,挥拍子练到手酸腿软。8岁那年,她参加郑州市少儿比赛,本来教练看她矮小不想让她进市队,她回家自己练,客厅里摆个小球台,边吃饭边看球谱。结果1982年9岁,她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拿单打冠军,这让她直接进了河南省队。10岁正式加入省队,宿舍生活开始,每天晨跑5公里,然后练基本功,训练厅里球拍声不断。她在队里吃苦耐劳,很快就脱颖而出。 进国家队是1988年15岁的事,那时候她身高才1.5米,面对高个对手压力大。她用快攻打法,脚步移动快,球旋转强。1990年,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在北京亚运会拿团体金牌。从那开始,她的世界排名一路上升,1990到1997年连续八年排第一。期间她拿了18个世界冠军,包括世乒赛单打、双打和团体。1991年世乒赛单打冠军是她第一个大满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拿单打和双打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又卫冕这两个项目。总共4枚奥运金牌,让她成为乒乓球史上传奇人物。1997年24岁,她选择退役,不再打球,转向新生活。 退役后邓亚萍直接去清华大学读英语专业,这事当时挺轰动。她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第一堂课老师问水平,她说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这不是开玩笑,她确实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之前在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她坐那儿听不懂英语和法语,全靠翻译,自我介绍都说不利索。脸红了一个小时后,她决定学英语。萨马兰奇一句话点醒她,说学会英语世界大门才打开。从1997年秋天开始,她坐在清华课堂,和本科生一起上课。作业是写26个字母,她交上去的大小写乱七八糟,像小学生写的。班上其他人都有基础,她得从头追。 为了赶上进度,她用乒乓球训练的方法学英语。每天凌晨5点起床,背140个单词,分成7段时间,每词读3遍、写3遍、拼3遍。晚上熄灯前还在台灯下整理笔记。几个月下来,头发掉不少,枕头和洗脸池边到处是。她去医院查,医生说压力大休息差。她笑笑说,以前练球掉更多,继续坚持。清华课程满满,尤其是英语专业,天天阅读和口语练习。她几乎不参加社交,全身心投入。1998年,她争取到英国剑桥大学短期进修机会。那儿她住寄宿家庭,每月房租5000块。她骑车上课,一次迷路迟到半小时。在邮局填表,地址写不清,只能比划。 进修期间,她跑英语角,跟外教聊天,说错也不停。她觉得英语得说出来,就像乒乓球得打出来。回国后,她在清华图书馆从第一页书啃起,每天学14小时。她总结“三个第一”原则:从第一个字母背,从第一页读,每天保证14小时。2001年,她写毕业论文,用英文写中国乒乓球发展。导师劝换题,她坚持下来,几个月完成,结构严谨。答辩通过,全票。那年夏天,她代表北京申奥团去莫斯科,用英文陈述给中国运动员做东道主的机会。 同年9月,她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士,研究中国当代问题,特别是女性体育发展。她写3.5万字论文,叫《中国女性体育发展,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课堂上,她批评西方对中国女性体育的偏见,教授认可她的观点。2002年12月,她拿硕士学位。2003年,她申请剑桥大学读博士,研究奥运经济学。尽管家人劝别去,她还是去了。她采访上百位高管,问奥运品牌和中国体育看法。五年时间,她写60万字论文,建立奥运品牌价值模型。 2008年,她在剑桥大学拿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800年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全额博士毕业生。这一路,她从英语零基础到博士,用11年证明努力能改变一切。她的经历告诉大家,冠军精神不只在球台上,学习也一样。退役后她没选择轻松当教练,而是从头学外语,面对尴尬和压力,坚持下来。很多人觉得她傻,工资高身份稳干嘛折腾。她却觉得语言不通就像门开着进不去,必须闯。 其实邓亚萍小时候练球就吃过苦。爸带她练,她5岁握拍,8岁被拒市队,她自己练到赢冠军。国家队里,她矮小但靠速度和旋转胜出。奥运金牌不是天上掉的,是每天训练积累。学英语也这样,从字母认起,到写论文,她用运动员劲头。短期进修剑桥,她住寄宿付房租,迷路迟到,填表出错,这些小事她都记着,当成进步动力。诺丁汉硕士,她写女性体育论文,批评偏见,展现自信。剑桥博士,她建模型,采访全球高管,论文厚厚60万字。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浪得虚名

浪得虚名

2
2025-11-21 20:36

这娘们不是好人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