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前几天在柏林开会,提出要帮乌克兰自己制造远程武器,不只是把现成的送过去,还要在乌克兰国内建厂生产导弹和火箭炮的零件,这个做法跟以前很不一样,之前德国都是直接提供完整的装备,现在他们想让乌克兰一边应对冲突,一边修理和生产武器,工厂选址会放在后方安全的地方,不会靠近前线,避免被袭击造成损失。 德国方面没有说明要制造什么型号的武器,也没有提到什么时候能开始生产,他们故意不把事情说清楚,比如像ATACMS或者IRIS-T这类名字一个都没提,这样做是因为担心俄罗斯的反应会太大,这种不说破的做法其实和美国以前的方式很像,但德国更愿意强调这是欧洲自己在主导,不想让美国抢走风头,我觉得这个办法挺聪明,既给了乌克兰实际的援助,也让国内反对战争的人有个台阶下。 同一天,德国和瑞典签了个协议,两国准备一起出钱出技术,五年里投入30亿欧元,成立一个欧洲防务科技基金,主要研究AI战场系统和环保燃料,瑞典这几年军工出口增长很快,博福斯火炮已经成为乌军常用装备,这次合作让瑞典从北约新成员变成核心伙伴,能够与法国德国平起平坐,双方还谈妥了怎么管理难民和打击跨境犯罪的事,在军事合作中加入治安内容,显得非常务实。 俄罗斯方面立刻作出强烈反应,说德国在乌克兰境内设立兵工厂相当于将局势推向战争升级,并且提到可能调整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政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表示欢迎,说要重新安排2026年春季的反攻行动,北约秘书长没有直接支持“武器本土制造”的说法,只表示援助行为符合国际法,意思是让各方自行判断决定。 德国自己也面临压力,国防开支比原计划超出百分之十七,老旧装备的维修都得排队等,莱茵金属这类大厂的产能跟不上,已经开始找波兰和捷克帮忙生产,欧盟内部也吵个不停,匈牙利认为这钱花得没个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想推动建立欧盟联合军火库,这件事看起来有点悬,等到美军撤离以后,欧洲能不能顶得住,还得看明年情况怎么样。 瑞典这次真的赚到了,从输出技术的国家变成防务体系里的核心成员,军工订单这下稳定了,德国军队里一些军官私下议论说,如果2026年美国人撤走,我们靠自己能不能顶得住,没有人敢给出肯定答案。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